“....好家伙!”
“不知道殿下可知道《人物志》?”
“人物志?”
“正是,想来殿下还未曾看过,那刘劭殿下可曾听过?”
“这自然是听过的,这家伙还负责为朝廷选才...嘶!”这一刻刘程终于长吸一口冷气,整个人都有些发愣了,“你说的那《人物志》乃是...”
“正是他用来品评天下能人志士,以及为朝廷选材的东西罢了。
那里面其实就是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一些说法罢了。
刘劭以人之筋、骨、血、气、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而呈显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特质。
书中所言,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乃是他对于这玄风以及用人的最重要的说法。
同时也是如今的玄风经典!”
“这....”
“这书倒是没有什么,但是他的位置却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人物志》的出现也的确是有了一些东西。
有此物,这玄风也就算是和仕途挂上了勾,陛下也开始真正开始接触并且接纳玄风。”
“嗯...这听着似乎是不错...”
“但这玄风却是变了啊!”
此时的诸葛瞻直接带着苦笑的说了起来,“这玄风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群人无关痛痒的私会罢了。
但这些年他们已经开始带着玄风进入仕途,也让这玄风愈演愈烈了。
可...可这仕途毕竟是有数的,而我大汉终归是以仁孝儒道立国。
所以这玄风并不能满足所有人。
所以记这些年....这玄风再次有了改变。
简单来说,从以政治功利为标准已经不是如今的主流了。
诸如何宴等完全没有机会进入仕途的人开始再次改变玄风。
然后他们愣是变成了如今到对人,或者说纯粹是开始对其他玄学之士的内心去评头论足。
甚至是对他们审视品评。
可以说...如今的大汉玄学一方面继承了当年那道家\"自然\"即道性本体的观点,一方面又将自然与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本真联系起来。
算起来这倒是也成为了我大汉儒道的一种补充。
可那玄风肆无忌惮的发展到了如今的这种阶段,玄学之士因其所处的情况。
还有如今大汉安定,而他周围的环境与他们之前所学的发展为之不同,其最根本的道都没有找到。
道家有天道自然,儒家有仁者归心。
但是如今的玄...却是一道而呈百家。
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想法,而且他们所重视的玄学之道也略显不同。
整个玄风如今看来非没有和儒家一样不管对错,不管如何糅杂成为了一道。
而是直接乱套了,说的好听点叫各有所长,学问多样。
可若是说的难听了,那不就是庞杂无比,乱七八糟嘛!”
“.......”
那刘程听到这里的时候,总算是对自家的那位皇祖父为何要大兴教化明白了一些。
这...完全是崩了!
不是朝堂上崩了,而是这天下崩了!
这种事情可绝对不是小事!
别看这所谓的玄风也好,儒家也罢,都和那万千百姓没有任何关系。
可但凡是个脑子清楚的都知道,这东西百姓们听不懂,但能够听懂的全都是管着百姓的。
简单来说,如果他们继续在这么闹下去.....谁还管百姓?
一群大儒....大玄,这要是说得上了头,他们说个十天半个月轻轻松松,甚至探讨半年一年那也是能够成为美谈。
可这段时间百姓怎么办?
饿死么?
出了问题谁负责?自己想办法么?
一群连史书都读不懂的人,还指望有人将他们的问题写进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