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经在朝堂上怒斥宦官,在洛阳树立五色杀威棒,在济南横扫那贪官污吏,保卫一方安宁。
但他们的所有行为,在乱世之中都是一文不值。
最终现实就是那般残酷,他们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改变,变得面目全非!
有权有势之人,在这乱世之中图一个宏图霸业,但是更多的名士,更多的儒道大家们却是已经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了。
他们所学的学问,让他们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不下去。
甚至成为了他们治理地方的桎梏,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
用先帝当年留下来的话说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总是让他们彻底迷了心智。
因此便开始有些人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这怎么听着有些怪异...孤到是听懂了,但是这个...孤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臣解释的略微有些...简短粗鄙,并不敢太过于深入,殿下大可以理解为...嗯...
一群不愁吃喝的家伙,闲得没事做在思考人生!”
“嗯..你这么说就对...这是你总结的?”
“这...是家父当年临终前总结的!”
“....丞相,天人也!”
之后这诸葛瞻向刘程详细的解释了那玄学到底是如何兴起来的,可以说用了足足大半日的时间才让刘程勉强听懂。
而刘程听下来也是大致有了一个理解。
按照他曾祖父的话,说得稍微文雅一些就是....
一群吃饱了没事...一群大汉的仁人志士!
心怀天下的壮志被打压成了狗...被这现实无情地击垮了!
然后这天下也断灭了天下的士人的矫情..断灭了那无数世家子弟和清流名士在儒学正统熏陶下的斗志!
简单来说,他们已经对这诸侯也好,大汉的朝廷也好,对他们不在抱有所谓的幻想了。
当然,他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斗志和想法,也都慢慢消散了。
然后没有了天下之后,这群人就开始反思自己人生的意义了,比如...他们为什么活在这个世道。
比如他们活在这个世道是为了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想要做些什么。
他们在这里,到底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诸如此类...
而最重要的是,在大汉的朝廷之中,不管是那太祖高皇帝这一脉,还是后面世祖光武帝那一脉,这都是以以外在的功业、品德、学识为价值标准。
简单来说,孝道,德行,然后是学识,当然...这些都和家世也有关系,不过最起码从表面上看都是这些。
但当他们放弃了对天下的追求之后,他们觉得这些要让外人看的东西,都已经不重要了已经。
转而他们开始思考那些东西的时候,突然就变成了...对自己“内在”的一种东西。
而且按照诸葛瞻的说法,或者说按照先帝的说法。
在先帝出生的时候,这天下的儒道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先帝所说的有缺!
用儒家自己的话来说,杨滤为何要重新说儒?
因为当初的儒道已经不是杨滤所说的那样步步为营,步步前进了。
转而因为董仲舒当年为了提升儒家所开始的天人合一,逐渐演变成了其天命观、谶纬迷信、名物训诂!
用刘协的话来说就是,假大虚空也就算了,还愣是把儒家弄得和算命的一样。
你们就真不怕哪天下去了,孔夫子给你们把屎打出来么?
而且这一套说辞本身就很值得怀疑,他们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更不要说真正弄出来什么东西了。
所以随着当年天下大乱,儒学已日薄西山,于是,一种可以重建各家学说的东西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诸葛瞻知道这刘程的年纪小,加上学识...着实是一般,所以不敢讲的太过于深入。
只能是非常浅薄的朝着刘程解释了一下,算是勉强帮助他理解了。
“太孙,这所谓的玄风倒也不是那么的不好理解。
据说这\"玄\"取《老子》之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而最开始,这所谓的玄风还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