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第六百五十九章——名士的盛会(7/7)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知道孔孟荀等先贤。

    知道孔夫子为何要建立这儒家一脉方可。

    小子无才,曾有幸在先生门前听学,也有幸得到孔氏一族文举公的教导。

    小子未曾学到儒家经典,却是明白了孔夫子之一生。

    孔夫子,子姓之人,乃是宋国栗邑的贵族,先祖是那商之汤,可谓是颇有家世,其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六世祖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

    从此,便传下来了孔氏一脉!

    而传到孔夫子父亲这一脉却是有了变化,孔氏一族失去了势力,其父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虽然有过人的勇武,但是却没有能够称心如意。

    叔梁纥在孔夫子之前只有一坡脚之兄,为了能够延绵子孙,六十余岁的叔梁纥娶了年不足双十的颜家小女儿颜徵在。

    六十六岁的叔梁纥和年不足二十的颜氏,不管是迎娶还是纳妾都是于礼不和,被当时称之为野和之事,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尊重。

    孔夫子三岁之时,孔氏唯一能够庇护他们的父亲叔梁纥去世,而这野和之人自然不合礼法,所以他们一家便被自己的嫡母施氏赶了出去。

    其母颜氏带着孔夫子和那坡脚的哥哥孟皮离开了家族,孤儿寡母残疾的哥哥,就来到了曲阜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日子如何可想而知。

    而这也就是如今孔家的传承!

    孔氏一族,就是最正统的寒门传承!

    孔夫子十五岁的时候明悟自己想要求学立足于世的想法,从母亲那里开始学习,十七岁的时候拜见鲁国季氏一族,季氏宴请鲁国的士,然后当众将孔夫子拒之门外,用以羞辱。

    十七岁的少年郎经历了自己第一次严重的屈辱,当众被嘲笑没有士的身份。

    十九岁,孔夫子开始改变,为了能够去拜祭自己的祖先得到自己士的身份,他找到了自己的家族并且以家族之子的身份迎娶了丌官氏之女为妻。

    从此孔子正式步入士,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

    二十岁的孔子成功进入仕途,开始管理仓库,成为了鲁国的小吏,这般模样的士,没有真正的传承,没有士卒的底蕴,此时的孔夫子仍然被所有人以嘲笑。

    二十一岁因为他是鲁国士族之中难得的会干粗活的另类,他去官吏牲畜,该做乘田。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直到二十五岁,他成功的见到了来鲁国朝拜的郯子,并且得以向他前去请教学问之事。

    想来诸位乃至天下人都应该能够想象,一个被称之为士中另类之人,去向道德高深的前辈去求学是有多么的艰难。

    那个时代,没有陈太丘,没有蔡公,没有某家的先生管公,那个时代,想要学会东西,就要受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嘲讽和屈辱。

    孔夫子并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天赋说高不高,说低不算低的普通人,他唯一的优点在于他有一个曾经不要他的家族,加上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懂,那只能去问。

    数年的时间,有人说他求教于郯子之后又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有人说他连七岁小童都要弯下身子前去询问道理。

    真假小子不知,但是小子知道他在自己二十五岁的时候,终于有了些许可以教导他人的东西,然后打开了自己的家门,建立了这天下间第一座学堂。

    小子不知道他建立学堂是为了出名还是为了获利,亦或者是为了能够让天下人不和他这般,求学路上这般的艰难。

    但是这件事情确实是给了孔夫子不小的好处,他并没有遇到太丘公和管公这般的阻碍,甚至于还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三十岁的时候,孔夫子算是依仗学堂之事在这鲁国成功站稳了脚跟,自己也在这天下有了些许的名望。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让孔夫子成功地认识了这天下的雄君霸主。

    同时这一年孔夫子终于说出来了自己的那一句名言,“三十而立!”

    而这一年也是孔夫子...真正成圣之路的开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