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便利店 梦回长安城 155 王·小富婆·青鸾(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你们看,只要工坊里面的厂子运作起来,这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吗?到时候百姓的生计问题解决了,你们又能通过工坊赚钱,还能收税,国库也充盈了,加上还能做不少现在大唐急缺的物资,这怎么算也不亏啊。”

    “等等,这工坊还要收税?”

    “什么?你们这里开工坊不用交税?”

    唐平和房杜二人都懵了。

    在房杜二人和王青鸾的解释下,唐平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国家税收主要是来自于农税,这个时候连关税都免了。

    而商税更是只有市税。

    所谓的市税,就是唐朝规定了商品只能在集市里面交易。

    就比如说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商人要缴纳了市税以后,才能进集市里面去做买卖,出了集市,是不允许私下交易的。

    所以像唐平一样要在长安东西市以外开个便利店卖东西,严格说来都是违法的,只不过他的便利店的东西要卖基本都是卖给了官府,所以也没人去管他罢了。

    而在东越的商税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主要还是这个年代,在高层眼里经商是贱业,但是他们又会偷偷的经商用极低的税收来获取利益。

    所以听唐平说完所谓的经营所得税等概念以后,两人也无法直接回答唐平,只是说会禀报陛下。

    这事儿也确实不好抉择,因为收税以后虽然会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因为税收也就使得成本上升,这些商家少不得说就会提高物价,从而增加大唐百姓的生活成本。

    所以税收是一把双刃剑,具体怎么样,还得等他们研究以后再做决定了。

    不过现在他们倒是可以继续讨论一下拉投资的事情。

    “唐大学士是说让城中世家富户出钱,把工坊弄起来以后,大家按比例分润利润,可是现在世家本来就势大,这样做岂不是让他们更加强大了?”

    房杜二人作为跟随李世民的新兴贵族,天然就是和那些古老世家是站在对立面的。

    他们并不愿意看见世家发展起来。

    “这里面就要看分成比例了嘛!你想想,假如现在大唐的财力是3,而世家的财力是6,只要你们能控制好这个分成比例,赚到钱以后大唐的财力变成5,而世家的财力变成7,虽然看似他们变强了,但是其实这差距是不是小了?”

    这样说来,倒是非常的有道理,两人都开始思索着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或者你们还可以吸引外资,或者发行国债!”唐平又抛出两个房杜二人听不懂的概念。

    “吸引外资这个简单,就是吸引国外的资本来大唐投资。”

    “那钱不是被人家赚走了?”

    “这钱,得流通起来,才会变成更多的钱啊!”

    唐平挠了挠头,他不是这个专业的,也很难从专业的方向给他们讲解这个问题,但是他知道经济得流通起来是一定正确的。

    认真的想了想以后,唐平用尽量简单的说法解释道:“在推动经济的工程中,资本,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们也看见了,没有钱,我们现在就不能把技术、劳动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企业,不但能消化现阶段过剩的劳动力,还能把我们的技术变现,生产产品,促进经济的发展。”

    “至于二位大人担心的钱被人家赚走的问题,也不必多虑,首先能够来投资的,一定是手里有钱,但是暂时花不掉的。”

    “他们的钱存在地窖里面,只能发霉,可是如果投资我们他们就能用钱生钱。而他们在大唐赚到的钱,难道就直接又带回他们地窖里面存起来吗?要知道我们这一片工坊是有好多东西要生产的。”

    “生产的规模化,就以为着成本的降低,就比如他们在大唐投资桐油厂,赚到的钱就能用来买旁边纺纱厂便宜的布匹,这样这些钱是不是又回到我们大唐了?而我们大唐也可以用这些钱去买我们需要的东西。”

    一番话有理有据,让房杜二人和一边的王青鸾都陷入了沉思。

    良久以后杜如晦才说道:“我觉得可行,想想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些百姓,他们找不到工作就要饿肚子,可是如果我们不想百姓饿肚子,就要花更多的钱来赈灾,与其这样不如借力。借外资之力,打造我大唐工坊!”

    唐平不由感叹房谋杜断果然名不虚传,杜如晦居然能这么快就做出支持自己的决定。

    “既然如此,那老夫二人就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