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六百四十四章 风平(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是在王娡掌握长安城的这短短时日里,被屠了个干干净净,也是少了外戚的影响。

    外戚带来的影响与不妥之处,聪明人自然是能够看的明白。

    只不过大汉从建立开始,就有吕后开启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数百年始终没能彻底摆脱这个顽疾。

    现在王娡出手之下,毫无疑问的解决了这个可能的麻烦。

    当然了,相比起窦太后来说,这个麻烦其实压根称不上麻烦。

    窦太后的影响力,名声,个人能力不敢说比肩当年的吕后,可比起当初的薄太后那是丝毫不差。

    若是窦太后还活着,必然会给中山王带去不小的掣肘。

    因为窦太后拥有的权势,本就是从皇权之中抢去的,会极大的影响到天子的权势。

    现在太后罹难噗~~~真的是忍不住啊。

    一群幕僚互相看着,目光交流之下可谓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平缓了下心情,汲黯开口说道“此次长安之乱,有不少人牵涉其中。这等乱臣贼子,必然不能让他们蒙混过关。”

    这话一出,聪明人顿时心中了然。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要借着这次的机会清理一批人。

    明面上可以说是减轻负担,毕竟大汉的勋贵们也太多了些。

    可实际上,若是这帮勋贵们不空出位置来,他们这些中山王身边的幕僚们,该如何上位?

    朝廷内的位置,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人不走,他们如何顶上去?

    “不错。”

    公孙弘当即应声“必然有不少王逆党羽余孽尚存,我等必须上奏大王,将他们统统绳之以法。”

    “平阳侯曹寿是那王逆的女婿”

    众人正商议之时,却是听闻之前没了消息的张汤,已然是出现在了大王的身侧。

    主父偃等人慌忙行动,纷纷策马出城去追李云泽去。

    在这关键时刻,必须保持在大王的身边,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论功行赏的时候得到自己应得的好处。

    李云泽出城,自然不是乱跑,而是直奔阳陵而去。

    天子刘启驾崩之后,就被送入了阳陵,这座为刘启而修建的陵墓之中。

    这是政治正确,这个时候来拜祭先帝是必须要走的流程。

    当然了,李云泽也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来,他的确是很感谢刘启对自己的看重与信任。

    因为他的确是很清楚的知道,刘启是真心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

    不过在前往阳陵的路上,却是遇到了张汤。

    张汤是杜县人,这个杜县在历史上,百年之后会成为宣帝刘询的陵墓,也就是杜陵。

    与此时李云泽想要去的阳陵一样,都将是长安城附近的大邑,直白的说就是卫星城。

    长安的百姓,基本上都是生活在这些陵邑所形成的城镇附近。

    至于当地百姓的来源,别看他们在长安城外是百姓,可实际上在家乡的时候,不是富商就是豪强。

    只不过大汉每个一段时间,都会从各地像是割韭菜一般,收割一批富户豪强,迁徙到陵邑来居住。

    一方面是充实关中,而另外一方面自然就是清除地方力量了。

    看着被带上前的张汤,李云泽当即就笑了“怎得如此狼狈?”

    眼前的张汤等人,胡须拉碴面色憔悴,衣衫也是凌乱的很,看着就跟逃荒的难民似的。

    “让大王见笑了。”

    张汤行礼解释“臣等逃出长安城后一路被追杀,后躲入秦岭之中方才幸免于难。得闻大王重回长安城,这才急切赶来复命。”

    话说的简单,其实过程却是非常惊心动魄。

    他们毕竟人少,被人家一路追杀到了秦岭之中,可谓是险象环生。

    负责保护张汤的军士,损失了一大半之多。

    若不是李云泽来的足够快,再躲藏数日就得全军覆没。

    “嗯。”李云泽点点头“尔等辛苦了。你们的功勋,本王稍后自有封赏。”

    “谢大王~~~”

    “张汤。”李云泽嘱咐“上马,与本王同行。”

    “喏!”

    前往阳陵的路上,李云泽出言询问“卿觉得,诸勋贵与封王参与王逆之事者,当如何处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