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二十章 天魔不朽退神佛,毒舌的点评(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不管你们是不是服气,只要遵守就好了!”

    “当然,若有不愿遵守这条规矩的,欢迎挑衅,我就喜欢硬骨头!”

    唐人以武立国,不论男女老少,血性十足,听到这话,大部分学生脸上都露出了不服之色,有人刚要起身反驳赵无昊,身旁的好友一把将其拦住,拼命的眨着眼睛,示意他不要冲动,不然下场很惨。

    这位学生想起了刚刚大家说的,眼前这位名不经传的教习,是一位洞玄境界的修行者,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热血退去,恢复了理性,他有血性,但不是头铁,实力的差距让他回到了现实。

    赵无昊见到这位学生怂了,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环顾众人,叹气道。

    “真是无趣,本来还想找点乐子,没想到书院学生一代不如一代,连个刺头都没有了!”

    听到这话,宁缺心中一寒,这位教习路子有些野啊,居然如此恶趣味,自己日后面对此人,定要小心一些,免得被其算计。

    “既然大家都接受了我的规矩,我们今日的课正式开始,我给你们讲讲书法之道。”

    赵无昊收起了杂念,走下了讲台,在书舍内缓缓而行,口中说着一些书法的诀窍要点。

    “前人常说执笔在乎便稳,把笔掌稳当了,就能使笔管端正,笔正则锋正,便于中锋和中侧锋结合运笔。但执笔不能过紧,一紧就死板,写出来的笔画就泥滞不流畅。”

    “执笔欲死,运笔欲活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牢牢紧握,从背后突然拔不掉的说法,更是不可信的。”

    “《海岳名言》中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书法难以学好,多半与执笔过紧和执笔不稳有关。”

    赵无昊乃是书法大家,自然对书法之道了然于胸,深入浅出的讲着书法的要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倒是让学生们见识到了这位年轻教习的学问和本事。

    即使是善于簪花小楷的宁缺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他书法造诣极深,堪称大家,本以为这位教习虽然修为高深,但是在书法造诣上,不一定有自己深。如今听他细细讲解书法之道,却是钦佩不已,知道对方书法造诣已入无上妙境,自己拍马也不及。

    “执笔的指实,就是五指执笔都要做到实在、坚实,以便用笔得力;掌虚,就是手掌要保持空虚,不能曲指塞掌,做到所谓掌能容卵。这样,运笔就能既稳实,又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但是,这都要做到适度为好,不能一味求实求虚,如果超出了限度,就会造成僵而不活,影响运笔。例如,用过于虚”的所谓龙眼法,写出来的大字无力,写的小字也不活脱。其实,虚掌便于以指运笔,如不运指或妨碍运指,虚掌的作用也就不大了。”

    赵无昊侃侃而谈,将各种书法的要点信手拈来,从容不迫,自有气度,让人信服,沉浸在他的讲解之中。

    “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这是根据笔管的长度和字体的类别说的。从字体的大小和笔管的长短来说,写小字执笔低一些,写大字执笔高一些;笔管长要执高一些,笔管短要执低一些。”

    “《执笔诊》中指出: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

    “《衍极》中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

    “心正则身正,身正则笔正。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总之,执笔是笔法的基础,只有执笔得法,遵循有法必有化的原则,运笔方能千变万化。”

    赵无昊说到这里,停下了脚步,俯视着所有的学生,再次开口道。

    “今日就讲这么多,你们现在写一幅字,我要看看你们听进去了多少,水平如何,方才能知道你们书法之道!”

    随着这句话的落下,所有学生都拿起了身前案桌上的毛笔,泼墨挥毫,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在洁白的宣纸之上书写了起来。

    能够进入书院,成为学生的人,多少都有两把刷子,是人中之杰,在书法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很快所有的学生都写完了,等待赵无昊的点评。

    赵无昊走到一个个学生的身旁,低头看去,嘴里不时的蹦出一句评价,刻薄而又尖钻,让人听得气血上涌,恨不得将他的嘴巴缝上。

    “歪七扭八,写的什么玩意!”

    “笔锋无力,你是不是肾虚,红袖招没少去吧,你能行吗?”

    “人如其字,你的自己不负你的长相,果然都一样的丑陋!”

    “字不正,身不正,心定然也不正,日后你若为官,必定会是一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