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70章 人小事大麻烦多(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独孤峻一脸古怪的询问道。他觉得很奇怪,方重勇的父亲是幽州节度使,岳父的赤水军军使,而一般担任赤水军军使的人,按照潜规则,很快就会接任河西节度使。

    最最保守的估计,方重勇身后也站着一个半节度使啊!想想都让人害怕!

    这种人不横着走就很低调了,偏偏面前这位还怂得要躲别人队伍里面冒充奴仆。

    “独孤兄这是有所不知了,出门在外,江湖险恶,小心驶得万年船。穿着胡匪衣服的人,可未必是真胡匪啊。”

    方重勇感慨叹息道。

    独孤峻微微点头,这倒是句实在话。如果明火执仗的杀方重勇,那自然是天下之大哪里也去不了,李隆基也保不住这个人。但可不可以偷偷的杀呢?

    没被发现的犯罪,那就只能叫意外,不是么?

    长安到河西之间这么长的路,地下埋骨的,只怕也有很多枉死之人吧。

    “贤弟居安思危,令人佩服,只是……”

    独孤峻欲言又止。

    这话他早就想问了,只是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没顾得上这一茬。

    “独孤兄有话不妨直言。”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高适此人,趋炎附势之辈。他虽一路讨好于我,但我也不敢向上官随便举荐他。

    贤弟虽然可以将其举荐到幽州节度府任职,但以后他万一作奸犯科,方节帅亦是要受连带责任。”

    独孤峻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相信以方重勇的聪慧,绝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高适你不过才认识一天,算是初次见面。

    处世之大忌,莫过于交浅言深。伱连高适是什么人都没搞明白,怎么能这样把老爹往死里坑呢?

    “放心,我父双目如电,牛鬼蛇神在他面前自会现行的。”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说道,没有把独孤峻的话当回事。

    看到他这个态度,独孤峻着急的跺脚道:

    “我这么说吧,给我写送别诗的人除了高适,还有那个名满天下的李白呢。

    但是那又怎样,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想与我为友?他们不过是想着我能向上官引荐他们而已。如果我身上没有一官半职,或者不是判官而只是小小的参军,你看他们还会不会搭理我。

    即便这些都不提,写诗写得好就会做事么?

    那不一定的!

    我们这些节度府内的官员,都是要能扛得起政务的。要不然就是害了自己,也害了欣赏举荐自己的上官。”

    判官是有朝廷编制的职务,并非是节度使所能招募的。节度使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所以,独孤峻当了这个官,说明他背后也有人鼎力支持。

    看得出来,独孤峻没有很看得上高适,哪怕后者舔他舔得很卖力。也有很大可能,独孤峻也看不上李白。

    或许他很认同这些人的诗才,只是写诗和做官的事业,毕竟是两回事啊!

    唐诗在史书上留下了璀璨的记忆,但这并不能抹除很多诗人们时常要卑躬屈膝的去讨好和迎合权贵。

    甚至是比他们地位略高的一些官员。

    讽刺的是,盛唐时期的很多名篇,都是跪舔超常发挥舔出来的。

    而独孤峻看得起方重勇的原因,除了性格外,那就是:这孩子九岁就敢来河西历练,还能弄到一官半职和挽郎的身份,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会有怎样的地位?

    联系一下他的背景和后台,就更不用说了。

    世上哪里有无缘无故的爱啊!方重勇混在独孤峻队伍里,还不是为了掩藏自己的行迹,他又单纯到哪里去呢?

    二人坐在马车里闲聊,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晚上。

    “这条线路原本有新泉军维持通道,但开元三年就已经被降级为守捉,现在甚至连驻地都搬到乌兰关里面了。如若不是这样,我们这一路倒也不用露宿野外。”

    独孤峻忍不住抱怨道。

    从前凉州到乌兰关之间大唐是设置有一军维持通路安全的,顺便在驻地也为过往商贾和官员提供一些便利以补充军费。

    但后来驻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行政降级为守捉。又因为乌兰关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都远胜新泉军原驻地,这样又导致新泉军差点改名叫乌兰军,新泉军驻地搬迁,成为了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