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500章 战略转进(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大帅所言甚是,只是属下感觉可惜而已。”

    李史鱼也是摇头叹息,这次真的很可惜。

    “秋收快到了,本帅以为,河东那位圣人,也差不多该作一下妖了。

    又怎么可能没机会呢?”

    皇甫惟明嘿嘿冷笑道。

    等收拾完贝州与博州的民乱,皇甫惟明也要调整部署,调整下一步的进军路线了。

    “卑职这便去传令!”

    李史鱼连忙退下,一路小跑的去传令了。

    等他走后,皇甫惟明这才面露苦涩之意,一个劲的摇头叹息。

    显然,他刚才的果断调整,不在乎过往得失,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其实这次方重勇打的闷棍,让他心疼得要死,早就破大防了。他仅仅是不方便在人前显露出来而已。

    “打贝州这一手确实妙,但那又如何呢?可一不可再,下次你还能有机会么?”

    皇甫惟明自言自语道,他在心中复盘,已经大概勾勒出方重勇的套路了。

    战前,与永王李璘勾结唱双簧,假装作出一副攻打卢县的姿态,骗过了对岸的河北守军,麻痹了武令珣。

    回想了一下武令珣用兵的本事,皇甫惟明觉得方重勇得手很正常。要是换安守忠在这里,或许就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偷袭聊城得手后,方重勇又闪击贝州,几乎是马不停蹄,压根就没想守城。

    或者说,攻打聊城只是路过,对方的目的,原本就是贝州!

    不愧是百战余生,独当一面的主将啊!

    皇甫惟明心中感慨,这方氏父子,段位是真的不低,没一个好相与的。

    “只是那民变又是怎么回事?”

    皇甫惟明到处寻找刚才那张纸,才发现已经被自己揉成团扔到地上了。

    他连忙捡起来展开,又把关于战况的分析看了一遍,越看越是迷糊。

    皇甫惟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一出生就在长安这花花世界,迎来送往的人,不是皇子就是官僚。

    他对于底层百姓为什么要突然闹事,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那些人离他的世界很远很远。

    “方清是外来户,连本地方言都不会说,更是脸熟的人都没有。

    本地百姓会被他蛊惑暴乱么?那些人凭什么听他的呢?”

    皇甫惟明眉毛皱成了“川”字,觉得方重勇基本上不可能在河北一呼百应,没有人会追随他,除非刀架在脖子上。

    “安守忠名将之姿,颇有军略,指挥若定。他出马应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区区民变而已。”

    皇甫惟明沉吟再三,虽然他还没弄清楚所有的细节,但觉得自己的安排没有什么问题。手握两万精兵的安守忠,平息事态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民变,皇甫惟明觉得不足为惧。

    ……

    贝州地盘不大,但县城与集镇异常集中!

    东北面的经城,西面的宗城,西南面的临清,东面的武城、历亭,东北面的漳南等,人口稠密得吓人。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方重勇派人去乡里村间发动百姓来贝州府城,也就是清河县城外的粮仓领粮,顺便下发各种刀剑木矛等兵器。

    那汹涌势头几乎是一呼百应。

    得了好处的贝州百姓们,非常积极踊跃的“劝说”本地县城打开城门,也跟着一起开仓放粮,不要给脸不要脸。

    天下北库都开仓放粮了,怎么县城的府库就不开?

    现在百姓们手中也有刀了,县城官府里头才几个人?敢不开城门?敢不开仓放粮?

    于是短短几日,银枪孝节军就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顺利接管了贝州所有县城!

    其过程轻松到不敢相信!

    看着日渐“消瘦”的贝州大仓,方重勇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是时候要带着大军转进一下了。

    这天,他将麾下众将都召集到清河县城府衙开会商议下一步行动方略。

    看到众人都是面有喜色,方重勇轻咳一声询问道:“诸位,贝州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你们认为,下一站去哪里比较好呢?”

    他笑眯眯的环顾众人询问道。

    “节帅,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