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这样的记载?”
“嗯,《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是一个迷,但一定是早于《尚书》之前。《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吕不韦、屈原都读过这套书,因为《吕氏春秋》记述有许多《山海经》的内容,而《天问》中有大量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司马迁被汉武帝给煽了以后发奋撰写《史记》,却遇到了一本连自己也不敢妄加评断的书—《山海经》。最后他在《史记》中老老实实地写道:“至《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其实不光是司马迁,历代史家遇到《山海经》,都要打个寒战,对它的内容、都忌讳如深。历代君主对《山海经》颇为客气。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本没烧;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摒弃的书不少,《山海经》也不在其列。”
“继续说。”
旁边的几人都围绕过来,一个个流露出非常感兴趣的神情。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汤问》说得更玄,“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这归墟应该就是说的海沟。;《山海经-南山经》中有“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多黄金。”这里的白猿有没有可能就是还未进入地底的古猿人呢?;《山海经·海外南经》中“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这里的“寿”和“不死”是分别列出的,这意味着什么?这里的不死,不是长生不老,而是理论上的不死化,“为人黑色”,活人不是黑色,倒是某些形式的尸体是黑色的,会不会是在说丧尸,丧尸灰黑色,属于死和不死之间。”
“这算不算是牵强附会啊?”
“呵呵、《山海经》本就是一本异书,我们最早的神话故事都是传自这里,譬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这本书最为奇异的是,《山海经》中有白人和黑人的描述,还有对美洲大陆的描写,所有这些,都使一些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在《山海经》时代,华国人曾经勘察过整个地球。有人曾说这本书也许是更早的一个文明流传下来的。”
“时间差不多了,这么久还没人过来查看,我们可以下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