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66章 庄襄王可忍,汉高祖不可忍也!(求月票!)(4/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天下大一统,自秦始皇开始,进而才是刘邦,而秦始皇对天下的治理,显然是出了问题,刘邦在位则是天天平叛,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天下,毕竟他连都城都没空修。

    故而,华夏历史上真正开始以集权方式治理这大一统天下的,是吕雉这个女人。

    并且没有任何前科可以参考。

    因为在吕雉之前,天下以分封为主,各地封国自治。

    称制之后的吕雉,既要顾及朝堂之乱,又要兼顾天下黎民,在一番深思后,于诸子百学之中,精准选定了最为适合当下的‘无为’,首开天下「无为而治」的先河。

    轻徭薄赋、授田于民,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同时,自上而下的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创建了华夏第一部监察法,颁布御史九条:词讼、盗贼、铸伪钱、狱不直、徭役不平、吏不廉、吏苛刻、逾侈及弩力十石以上,作非所当服,凡九条。

    除此外,吕后对国内经商环境也进行了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解绑了商人的束缚,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应的刺激了民间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另外,别看吕雉在戚夫人身上创造性发明了‘人彘’,一看就是个狠人。

    但那是对自己恨的人以及动摇到自己手中权力之人,而对天下百姓,吕后素来是开恩王道、不扰小民。

    尤其是汉继秦制,汉初很多通行的制度都是沿用了秦法的苛刻,虽然萧何在秦法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天下受秦法影响太深,这种改变只是换汤不换药。

    比如‘三族罪’的定义,只要一人犯下大罪,必株连三族,又比如笼罩在百姓头顶的‘妖言罪’,谁若敢诽谤朝廷,一旦告发,此人所在方圆数里之人,都得处死,因为他们都听到了妖言。

    吕雉觉得三族罪过于严苛,故而添加条令,将三族罪限定在谋逆、造反等十恶不赦的罪行之间。

    又觉得妖言罪限制了民论,一旨废黜,开天下言路。

    再有。

    大汉开国之际,民间百姓所用的还是秦朝乃至战国时期的货币,货币体系杂乱,交易困难,有些地方在迫不得已之下,只能用以物换物的方式。

    刘邦这等打天下之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压根就不懂货币经济,是吕后与这方面的大臣通了几个宵,这才最终确定出台了「八铢钱」和「五分钱」,极大程度上稳定了大汉开国时期的紊乱物价。

    司马迁对吕后的评价,原文如右: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等评价,可谓极高。

    总的来说。

    于汉家刘氏而言,吕雉自然是刘氏江山的毒瘤,非剪除不可。

    于天下人而言,吕雉展现的并非是蛇蝎心肠的一面,而是仁德之主,绝对算得上是华夏第一号女性理政家。

    哪怕是吕后死后爆发的诸吕之乱,乱的其实也是庙堂,而非天下。

    正因为吕雉有这些遗泽千古的政绩,司马公在编纂史记之时,才将汉高后列入本纪之中,特意抬高其地位,与先贤诸帝并列。

    而在大唐之后,世人常将吕雉与武曌并称,称之为:吕武。

    季伯鹰脑海中掠过这些关于吕雉的信息。

    他下意识在心中做了一个假设。

    如果自己身处于刘邦的位置,并且知晓了吕雉称制十五年所作所为,最终将会作何选择。

    因为摆在刘邦面前有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刘邦驾崩之时,汉文帝刘恒才七岁,而以刘恒和刘恒他妈的背景,就算没有吕后,年幼上位也会被玩死,说不定汉版赵匡胤就提前上线了。

    但如果不选汉文帝,剪除吕氏的同时让刘盈继位,又会错过汉文帝,进而错过让匈奴闻风丧胆,振汉家国威的汉武帝。

    很纠结。

    至少。

    季伯鹰这么短时间想了想,代入刘邦的角色,很难做出抉择。

    “不知为何,有些不忍直视。”

    一直没说话的赵大,此时突然言语说道。

    话音落。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

    刘邦在一番快速竞走之下,已然是来到了吕雉和审食其的身后。

    手抬起,刚欲给这对‘鸳鸯’送上一点惊喜。

    忽而。

    二人对话之音落入刘邦耳中,让-->>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