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来往,从经济来往入手,是最好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往往就可以取得一个极好的开局。
王希元张榜公告中就提到了林烃林府的一些经济往来问题。
比如林府每年都有一笔高达二十万银的未交税收入,来历不明,经过了对账目的仔细核对,最终确定,林府和逆党中的十七家一起,联合贩卖阿片,而且还不是向倭国、泰西贩卖,是向大明腹地贩卖。
可以说江左江右、浙江的阿片,有半数都是来自于林府主持。
比如林府还有一笔未交税的收入,是送往倭国的钢铁火羽,这笔收入一共不足七万银,但在大明入朝抗倭的局面下,这笔银子居然没有断过。
倭国缺少火药的事情,众所周知,如果林府趁着倭国粮价飞涨,贩卖点粮食也就罢了,他卖火药。
而走私到倭国钢铁火羽的势要豪右之家,就有七家之多。
比如,扬州梁府有一笔每年三万到七万银的收入未曾交税,这笔银子,是人牙行的收入,扬州梁氏世代经营扬州瘦马,在万历九年废除了贱奴籍之后,扬州瘦马的生意已经不合法了,梁府选择了出海,把大明女子卖到了南北美洲,甚至是泰西。
一如泰西把金毛番、红毛番卖到大明一样。
王希元张榜公告,是对万民解释,朝廷这次行动的原因,他对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告诉了所有人,这也是公审制度建立之后,王希元在北衙学到的绝活之一。
南京二百三十万丁口直接沸腾了,本来还在埋怨张诚这个阉人胡作非为的南京百姓们、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出离的愤怒了!
自从太祖高皇帝建极南衙之后,南衙再没有过战乱,上一次被逼到人心惶惶,还是嘉靖倭患,大明皇帝有海防巡检带着三寸团龙旗贴防止暴力失控,可倭寇杀人如麻。
大明皇帝入朝抗倭,进攻对马、长门、石见、出云等地,江南很多势要豪右,是非常愿意纳捐的。
结果前方拼死血战,后方往倭国输送钢铁火羽,这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大明大胜凯旋,南京城百姓放了整整三天的烟花庆贺,南京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是真心庆胜,因为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南京会继续歌舞升平下去,一如之前的两百年时光。
但是这帮逆党,居然通倭。
王希元给皇帝的奏疏里,则更加详细,通倭的不只是这七家,如果算上嘉靖倭乱,这622家里,少说有四百家通倭,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倭患的幕后元凶。
朱翊钧收到王希元奏疏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南巡,他的速度很快,已经坐火车抵达了济南府外,他没进城,而是住在济南府外的行宫,说是行宫,其实就是占地不到二十亩的小院而已。
越大越臃肿,越小越好管,越小,越容易防备失火和刺王杀驾,绝对不是皇帝为了省钱!
随行的黎牙实,都只能违心的赞叹,小而美,小而精,他没有编纂笑话,这行宫可能几年才住一次,大兴土木,铺张浪费,安保还不能保障。
在皇帝出巡的时候,礼部准备在朝阳门搞个盛大的出巡礼,被朱翊钧直接喊停了,这次的理由也很充分,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影响万民的生活。
朝阳门可是京师货物集散的要害之地,搞个盛大的出巡礼,所有人都得为皇帝出巡影响生活。
“戚帅,你看下。”朱翊钧收到王希元奏疏后,就将戚继光和张居正叫到了行苑的书房里。
朱翊钧有些感慨的说道:“果然不出戚帅所料,这里面大多数都在嘉靖倭患里,充当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浙抚朱纨剿灭了双屿私市后,逼迫朱纨自杀的人里面就有他们。”
“因为在这些势要豪右眼里,海贸的厚利,就是他们的自留地,是朝廷无论如何都不能染指的。”
朱纨居然敢拦这些人的财路,他不死谁死?真的要朱纨把双屿私市变成了市舶司,那海贸的厚利,岂不是被朝廷给篡夺了?
要从表象看到矛盾,看清楚了矛盾,这嘉靖倭乱,究竟怎么回事儿,不言而喻。
无论掌握了风力舆论的士大夫如何掩饰,也改变不了矛盾的本质。
朝廷穷的叮当响,朱纨到浙江就剿灭私市海寇,那接下来是不是要开海?朱纨死后,倭患开始泛滥,而后很快失控,朝廷最终平定了倭患,建立了月港市舶司,算是把手伸了进去。
“简直是岂有此理!”戚继光看完了奏疏,猛的将奏疏拍在了桌上,这一拍势大力沉,声音极大,连赵梦佑都吓了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