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来加税(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了一份清单,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容禀,这次增税是普遍增税,就是大明已经取得了独占地位的商品进行增税,目前铁器、棉布、茶叶、瓷器这四大项,全都要增税到13%,对一些奢靡之物,比如丝绸、珠宝、玉石等物,增税至30%,这就是户部的决议。”

    “相应的对舶来粮、鱼油、糖、铜料、木材等物,进行减税,这些原料大明需求极多,税率从6%降低到了3%,舶来粮甚至要降低到零,以防止大明粮食不足,导致的各种动荡问题。”

    张学颜详细的解释了下户部的政策细节,不是说直接把关税一起拉高,而是有增有减,对大明需要的贵金属、粮食,进行普遍的降税,鼓励进口,对大明具有独占垄断地位的商品,增加关税,来增加利润。

    “陛下,大明之前为了鼓励出海,把关税定的太低了。”王国光再次强调,大明不分贵贱,所有货物都是百值抽六,也就是6%的关税,是极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海贸规模。

    这次增税,与其说是增税,不如说是鼓励开海政策的结束,猪养肥了要宰。

    朱翊钧打开奏疏说道:“奏疏里说的很明白了,朕自然也看懂了。”

    “开海十四年以来,大明各个航线已经开辟成熟,已经成功的占领了市场,取得了支配地位,而大明腹地也因为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低于预期,所以增税,是为了减少恶性竞争。”

    “大明是整个世界的关税洼地,这种低关税,是符合当时大明国情的,毕竟禁海了快两百年了,完全开海需要鼓励,而现在,低关税,实际上是补贴了夷人,增税符合现在大明的国情。”

    低关税,是鼓励外贸型产业链的成熟,增加制造业,而制造业制造出各种商品,出口海外,实际上拉动了外需,朝廷低关税,没收到的银子,实际上给了海外,降低了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刺激海外市场成熟。

    而关税正常化,则是为了让更多商品流入大明,在竞争中降低价格,拉动内需,增加对内的分配,户部的奏疏解释的非常明白。

    “提高关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明的部分铁冶所已经出现了女工,这些重劳力的工种,女工的出现,已经表明大明工匠已经不够用了,而且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善。”王国光详细的解释了其中的逻辑。

    工业人口不够用了。

    铁冶所、煤窑里面出现了女工,代表着工匠数量不足以支撑大明的制造业再这么无序的扩张下去了,加高关税,限制制造业的扩张速度,防止因为手工制造业吸收了太多的工匠,导致农业出现问题。

    “陛下,大明在海外市场占据了支配地位,增加关税,货物增加价格,并不会影响到出口的规模。”王国光十分郑重的说道:“大明需要海外的白银流入,缓解大明钱荒,增税的货物,主要因为商品优势拥有的支配地位。”

    “王次辅怎么说?他现在可是工党党魁,要充分考虑工党的意见,不能因为聚敛,就伤害到工匠的集体利益。”朱翊钧倒是认可增税,但也要询问工党态度,王崇古作为工党的党魁,要综合各方的意见。

    张学颜的表情十分奇怪的说道:“王次辅说,有些人,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大洋上的商船上,货物全都是来自于大明,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仍然在恶性竞争,该赚的钱不赚,不该赚的钱死命的赚,是时候敲打一下这些门里横鬼了。”

    该赚钱的钱不赚,说的就是海贸中,不断恶意压价,在五大市舶司都比较明显,为了抢夺市场,可劲儿的给夷人降低价格,因为可以直接获得白银。

    而不该赚的钱死命赚,说的是大明不愿给大明工匠们足够的劳动报酬,分配极少,可劲儿的压缩人力成本获取利润。

    门里横鬼,说的就是关起门来,在大明腹地耀武扬威、内残外忍的大明工坊主和海商们了。

    “对各种商品进行关税调节,就是朝廷之前调整出口和产业的工具,这是一把好刀,但关税调节这把刀不能滥用。”朱翊钧认可户部的想法,但是这把刀如何使用,该制定出基本的律法来,必须要有一个参考的条件,不能像洪武年间的大明宝钞一样的滥用。

    “陛下所言有理,户部也拟了一个暂行的章程,随着实践进行调节。”王国光拿出了一本奏疏,户部部议自然不想这把刀被滥用,一旦滥用代表着这个工具完全失效,这意味着户部权力的丢失。

    户部已经失去了铸币权,现在铸币被兵部、工部牢牢掌控,户部只能捡一点残羹剩饭去吃,就是对海外发行宝钞,这让户部如鲠在喉。

    关税调节标准,其设计比较简单,大概而言,就是该项货物大明占据世界贸易总量七成以上,则增税;当该项货物大明占贸易总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