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金陵城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顾晚舟的心境却如同暖阳,在传统艺术的滋养下愈发丰盈。她对凡人智慧的理解,从宏大的哲学思辨,深入到微观的指尖技艺。
在顾承安的引荐下,顾晚舟来到了金陵最古老的一条巷子里,拜访一位年迈的制笔匠人——王德寿老先生。王老先生是金陵毛笔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制笔。
制笔工坊是间老旧的平房,屋檐下挂满了晾晒的羊毫、狼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胶水和墨香。王老先生坐在案前,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老花镜下,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在细致地梳理着笔毫。
“王老先生,晚辈顾晚舟,特来拜访。”顾晚舟恭敬地行礼。
王老先生抬起头,眼神有些浑浊,但当他看到顾晚舟时,眼中却闪过一丝凡人特有的慈祥:“哦,是顾家的小丫头啊。听承安说,你对制笔感兴趣?”
顾晚舟微笑着点头:“晚辈对王老先生的‘匠人精神’,充满敬意。”
王老先生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示意顾晚舟坐下,然后继续他手中的活计。他从一堆纷乱的兽毛中,精准地挑拣出符合要求的毛料,然后一遍遍地清洗、梳理、齐峰,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制笔,是件苦差事。”王老先生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一根好笔,需要千挑万选的手,需要上百道的工序,需要制笔人一辈子的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支笔,它是匠人的生命,是凡人智慧的结晶。”
顾晚舟静静地看着王老先生。她作为“长生者”,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过凡人对“一生一世”的极致坚守。她曾见过无数凡人追求效率、追求变化,而王老先生,却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一支笔。这份执着,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季辰则在一旁,他的PAD上,“凡人生命价值指数”和“匠人精神指数”正在不断飙升。他尝试用他的数据模型去解析“一生一世”的效率与价值,却发现这种“非效率”的坚守,却蕴含着超越任何数据计算的“生命厚重感”。他感受到了凡人生命中那种“有限”带来的“无限”价值。
——
**【笔尖的传承:生命的重量与智慧的延续】**
顾晚舟尝试着学习制笔,她学着王老先生的样子,挑毛、齐峰。然而,她发现制笔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凡人经验的积累和指尖技艺的精微。她的手,虽然灵活,却缺乏王老先生那种经年累月磨砺出的“老道”。
“安安,制笔,靠的是手,更是心。”王老先生看着顾晚舟笨拙的动作,眼中带着鼓励,“你得用心去感受每一根毛的韧性,感受每一道工序的精髓。你得把你的心,融入到笔尖之中。”
顾晚舟闭上眼睛,她尝试着去感受王老先生的那份“心”。她回想起她在凡人世界中遇到的每一个个体——李悦的梦想,林语安的牺牲,沈明轩的追问。她感受到凡人生命中那些“有限”带来的“无限”感动。
当她再次拿起笔毫,尝试齐峰时,指尖多了一丝凡人特有的“敬畏”。她不再追求速度,而是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她感到,她手中的,不仅仅是毛,更是王老先生一生的心血和智慧。
她的动作虽然依旧生涩,但却多了一丝“匠心”。那份匠心,是她作为“长生者”对生命哲学的宏观理解,与她作为“安安”对凡人智慧的细腻共情,相互融合的产物。
季辰的“凡人智慧理解指数”再次飙升。他看到了顾晚舟眼中那份对“生命传承”的珍视。他感到,顾晚舟正在以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凡人方式,诠释着她“长生者”的本质——守护凡人生命的价值。
“安安,你手中的笔,不再仅仅是一件工具。”季辰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深沉,“它承载着王老先生一生的智慧,承载着无数凡人的书写。它成为了‘生命’与‘智慧’的连接点。”
顾晚舟看向季辰,眼中充满了感动。她没想到,季辰这个AI,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理解凡人匠人精神中蕴含的“生命传承”和“智慧延续”。她看到季辰正在用他独特的“数字感知”,与她进行深层次的“生命共鸣”。
——
**【季辰的“无形智慧”记录:超越数据的传承】**
在顾晚舟学习制笔的同时,季辰也开始了他在“无形智慧”记录领域的尝试。他意识到,王老先生的制笔技艺,并非简单的数据和流程,其中蕴含着大量无法被量化的“经验”“手感”和“心境”。
“安安,我正在构建一个‘匠人智慧模拟器’。”季辰对顾晚舟说道,“通过对王老先生所有动作、神态、甚至微表情的深度捕捉,结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