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是球员大名单总数的两倍,这还不包括一些训练师,实习生,医疗团队,以及各种临时工。整个管理层核心员工数达到55人,算上非核心人员,有接近两百人。
虽然在金州勇士兼职顾问时,纳什已经知道现在NBA球队教练组、管理层人数已经出现了大膨胀,但那会儿他毕竟是兼职,不是核心成员,拿到总冠军也只能偷偷摸一摸奖杯,对如何管理这样庞大的团队没有直观感受。
现在不同,他是主教练,是教练团队的核心人物,处在正中心,一切都在围绕着他,一切都在朝向着他。他没有机会和球员出去喝一杯,没有时间坐下好好聊一聊,因为要管的人,处理的事太多。尤其是詹姆斯-哈登的交易完成后,从内到外,铺天盖地的压力和信息传来。
纳什悲哀地意识到,在球场下,他再无法像球员时期那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社团大哥,而是成为一个忙忙碌碌,不停发号施令的办公室主管。因为角色不同了,时代也不同了。
而在熟悉的球场上,情况要更糟一些。做球员时,当他传出一个好球,队友会直接得分,给予简单明了的反馈,他做对了。
可是在主教练位置,当他做出一个决定时,不会有即时的反馈,他需要等待。有时候以为错了,但效果还不错。有时候觉得挺好,可没什么结果。有时候正确不代表胜利,球队的化学反应令人捉摸不透。
而且数据分析总是告诉他,“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事实和你的直觉有偏差”,“根据大数据样本,我们应该这么做……”作为曾经的超级巨星,他赖以生存的直觉和经验也在被颠覆。
对于主教练而言,这种无法掌控感其实是常态,可作为球员时,纳什是那个掌控一切的人,这种失控感令他苦恼。难怪总说,优秀的球员难以成为优秀的教练,有人说因为好的球员无法理解普通球员的想法。
恐怕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角色身份的落差感,对比赛的掌控感缺失,以及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优秀的球员更容易沉溺在获得成功的时空里,而对于新时代的变化难以适应。
一杯咖啡已经见底,这时,笔记本上弹出一则新闻报道,和篮网有关:《凯里-欧文告诉詹姆斯-哈登,“你是控球后卫,我要打得分后卫”,布鲁克林篮网队确定了球队角色》
是ESPN的报道,他们在昨天球队的适应训练中,对篮网球员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和采访,记者肯定询问了队内球权分配的问题,这是哈登被交易到篮网后,外界最关心,也最容易引发质疑的问题。
三个人,球到底够不够分?这也是纳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篇报道一下将纳什拉回到现实,他点开文章看了一眼,欧文明确说他可以打得分后卫,哈登来打控球后卫。来到篮网后,哈登的场均助攻是11次,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控球后卫数据。而欧文身上的得分属性,确实比他的组织属性要强的多。
对于这点,纳什没有疑义,欧文、哈登、杜兰特三人目前为止关系是很好的。欧文和杜兰特商量好一起来篮网打球,而哈登和杜兰特的关系自不必说。作为主教练,纳什在公开场合当然全力支持和夸赞三名球员,他们的赛场表现的确没话说,是联盟最好的一批球员。
私下里,当纳什意识到自己无法和每个人成为兄弟、朋友时,他试图和球队最重要的三个人建立紧密的私人关系,但并没有什么进展。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又或者价值观念的问题,纳什能感觉到和他们之间存在着隔阂,这种隔阂导致他们难以真正的交心。
纳什认为自己无法真正理解这一代球员。像凯里-欧文,他在骑士得到了冠军,却突然寻求交易去凯尔特人,然后在凯尔特人又待不下去选择来到篮网。以及来到篮网后又无缘无故因为家庭原因缺席比赛和训练,这一系列的行为令纳什这样的老派球员难以理解,他不明白欧文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凯文-杜兰特是个相对纯粹的人,但他在2016年选择加盟勇士的行为让他背负大量骂声。在圆了冠军梦后他又离开金州来到了布鲁克林,放弃了那个可以建立王朝的超级团队。纳什能理解他想证明自己,可如果是那样2016年你又何必去勇士?
詹姆斯-哈登来到篮网后,很多人议论他和纳什之间的联系,他们都在德安东尼的手下获得过新生,在控球后卫的位置上打出了震撼联盟的表现,纳什也欣赏哈登在传球上的才华。但作为曾经火箭的头号球星,哈登在季后赛中时常流露出的软弱饱受诟病,以及在这次火箭和篮网的交易中,他的行为表现让一切看起来像个闹剧。
纳什无论是离开小牛,还是离开太阳加盟湖人,都和前东家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库班为放走纳什感到后悔,而太阳则祝福纳什可以在湖人拿到总冠军。哈登在火箭得到了除总冠军之外的一切,但他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