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的快刀。这时,参将宗礼拍马赶到,挡在小天和胡英中间。趁这当口,胡英又飞身上马,来踏黑虎,黑虎躲闪过去,手捉长刀,便去砍马蹄。宗礼和小天、大头又缠斗在一起。
双方从午时战到申时,田野上尸首枕籍,血泥飞溅,仍未分出高低。高岗上,朱公子看了鬼王一眼,鬼王立刻会意,举旗又是一挥。等待许久的辛五郎大吼一声,带着一伙倭人冲向阵中。倭人虽然凶顽,但是战力极强。特别是他们的长刀,官军甚是惧怕。倭人一加入阵中,双方的平衡就打破了,官军有了颓败之势。
官军且战且退,渐渐退到镇口。一条横流的小河暂时延缓了义军的进攻。一座架在河上的石桥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退过石桥的宗礼向胡、彭二人大喊:“二位将军,你们快撤,我朔方军在此殿后!”然后他又向部下喊道:“所有朔方将士,勿得再退一步!”听到宗礼呼声的朔方军立刻高声复诵:“所有朔方将士,勿得再退一步!所有朔方将士,勿得再退一步!”
所有朔方军都聚拢到宗礼身后,怒目圆睁,呼声震天,如同雪域的狼群。这些来自北方的汉子,要用生命来证明他们的血性了。站在桥对面的义军一时被这气势镇住了,暂停了进攻。这时,青面鬼冲到了阵前,大吼道:“鬼头帮的兄弟,下河!”他这一吼,义军又来了气势,山啸着冲下冰冷的河水,涌向石桥。很快,只剩几百人的朔方军被围在了中央。
站在高处的阮提督将这一切看得清楚,不禁流下两行热泪,低语道:“我大明将士若都像宗将军这样英勇,倭寇何敢如此嚣张!”这时,旁边的守卫小声道:“大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阮提督心知已无力回天,长叹一声,在部属的护卫下,快步向运河方向撤去。
阮提督顺着镇中的石板路狼狈奔向运河码头,败退下来的官军也相互推搡着挤在不是很宽的道上。待众人好不容易赶到码头,却发现许多战船已经不在官军手上。在前方正在恶战时,乌大、郑堂主、钱堂主等率一队人员已经悄悄绕到镇子后面,目标就是抢夺官军的战船。抢船队伍一到码头,就和守船官军展开了肉搏。临行前,鬼王下令,不得放火烧船,尽量多抢船只,所以乌大等人不惧寒冷,跳入河中,攀上官船和守军展开白刃战。现在,大部分战船已经在义军的手中,还有十几艘趁乱离岸,泊到了运河当中,准备张帆南逃。阮提督看到战船俱失,急的直跺脚,心想现在已到绝路,千万不能当了倭寇俘虏,也许只有自尽以谢朝廷了!这时,胡、彭二参将退了过来。彭翼南道:“大人不必惊慌,我狼兵还能抵挡一阵,你快快顺江离开。”
河中官军看到几位将帅俱在码头,立即命令几艘快船前往接应。两艘快船冲破阻碍,撑到码头。阮提督登上了小船,回顾二位将军道:“二位将军快快上船!”。胡、彭二人认为舟小,容不得众人。于是喊道:“大人先走,我等自有安排。”阮提督再顾不了那么多,命人速速开船。胡、彭二人又在码头上拼杀了一阵,待阮提督远去,也率部下散去。
天色暗将下来,皂林镇终于重归宁静。败退的官军已经四散无影,义军将士经过大半天的拼杀,也已疲惫不堪。朱公子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各䑸人马驻扎在镇中休息。
阮提督狼狈逃往桐乡县。桐乡金知县率乡勇迎住阮提督,并安排人手接纳逃回的官军。阮提督见金知县如此强干,心中稍有宽慰。在县衙坐定后,阮提督黯然道:“此场大败,我阮某实乃愧对朝廷,也有负制台大人的重托!”金知县安慰道:“大人不必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待大人休息片刻,重整兵马,定可将这股倭寇剿灭!”
阮提督:“金大人,你手中有多少人马、粮秣?”
金知县:“禀大人,近年来倭匪不断,卑职也做了些预备。县衙招募乡勇一千余人,当下正在城上日夜巡守。城中粮秣可支一个月。”
阮提督:“县城可牢固?”
金知县:“小县城墙周围十五里,高三丈,设四城门、四水门,护城河宽六丈、深二丈五尺,都是按规制建造。城虽不大,也算牢固!”
阮提督:“金大人心存社稷,未雨绸缪,实乃我大明良吏啊!”
金知县:“大人谬赞,这都是卑职的分内事。”
是据城坚守,待援军抵达,一雪前耻,还是返回杭州,向制台大人请罪。阮提督考虑至深夜,也未拿定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金知县就匆匆前来,慌张禀告:“大人,不好了,倭寇已经县城给围了!”
阮提督大吃一惊:“来得这么快吗?”
阮提督在金知县的陪同下,匆匆登上城楼,抬眼四望,县城周遭已是密密麻麻义军的旗帜。这下,想走是不可能的了!
当夜,朱公子、鬼王等人商议,认为桐乡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