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名,第三等就是二十一名以后了。
按照大夏的相关制度,科考的第一等可以授予六品官职,不过都是在朝廷的清要部门任职。第二等则是可以授予七品官职,通常会被任命到地方上担任县令或者州郡的属官。至于第三等则是直接授予八品官职,而且通常要先在乡里任职,经过一到三年的“试用期”之后才会调回县里担任县丞、或者调去州郡的有关部门。
谢瑜就是第三等,现在就是要去万花乡担任乡长,算是他的“试用期”。
虽然是官宦子弟,但谢瑜没有一点纨绔习气,而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努力的有志青年。
在抵达万春县城的次日,江昊再次遇到了谢瑜,也是在雷川的酒席之上。
谢瑜也是因为有事要去郡治定西城的,所以才来到了万春县城。
因为江昊本来是要直接登船去往苍雷城,不过在酒席上就说好了两人结伴同行,所以就改变了行程,先跟谢瑜结伴去定西城,然后再独自从定西城去淇水城,在淇水城再登船前往苍雷城。
反正对他来手都无所谓,走陆路更能多了解一些这边的风土人情。
次日一大早,江昊和谢瑜各自骑了马,另外还有一个谢瑜的老仆赶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拉着谢瑜的行李,出发前江昊帮着装车,谢瑜的其他行李其实不多,主要是带的书很多。
江昊想着到了万花镇之后可以向他借书看。
再就是江昊的马多,骑了一匹之外还有五匹,都跟在后面,弄得这支小小的三人队伍还有点上了规模的样子。
途中,江昊发现这谢瑜看起来弱不禁风,但骑术竟然不错,一问之下才知道,关学系秉持先圣的六艺教导,诗书礼乐骑射,所以人人在书院读书时都要习练骑射之技。
在现今的士林之中,有“六艺”与“小四艺”的说法,不过在六艺上狠下功夫的读书人已经不多,也就是以关学系为主。至于关东的读书人,大都沉迷于小四艺,便是琴棋书画,再加上喜好吟诗颂赋、自以为风流才子,会骑射的已经是寥若晨星了。
大概是因为习练骑射的原因,谢瑜也还修炼了武功,只是修为不高,区区三品而已。
虽然这三品武者在江昊眼里完全不够看,但是搁在一般人眼里三品总归是入境武夫、已经算是很厉害的练家子了。
想不到这家伙还是文武双全啊,果然是系出名门啊。
就在一行车马离了万春县城、朝向东北方向行了三四十里路程时,忽然看到前面南侧的一座山峰背后的山凹有浓烟冲天而起。
“这是怎么了?山林失火?”谢瑜皱起了眉头。
江昊道:“不对,好像是有山贼劫掠村子的样子!”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因为他开启天眼看过了,而是因为顺风传来了哭喊声、喊杀声以及兵器碰撞的叮当声。有这么明显的情况,连开天眼都不用就可以断定了。
江昊这么一说,谢瑜也就听见了那些声音,他立刻道:“不行,这事不能不管,咱们赶过去看看?”
“好!”江昊道。
谢瑜跳下马,转身从车厢里取出弓箭挂在马鞍边,然后对老仆道:“张伯,你赶快赶回万春城,去找雷县尉调兵前来救援!”
“少爷,不可!你与我一起去万春城调兵!”张伯已经看出了谢瑜也想要赶到那村子去,但那是何等的危险?少爷一旦有事,他怎么给老爷和夫人交待?
“快去!”谢瑜喝道,当即翻身上马,与江昊一起朝向前面岔路上飞驰而去。
张伯无奈,知道此时自己不可能劝住少爷,当下一甩长鞭、赶着马车沿着官道加速朝向来路的方向飞驰而去。
再说谢瑜和江昊策马来到山凹北边的坡上之后,举目看去,就看到前面果然是有个村子。这个村子不大,目测也就几十户人家,而此时那村子已经至少有十几户的房子都已经燃烧了起来。然后村里传出了喊杀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村子的北口这边有一群村民扶老携幼、牵着牛驴赶着猪羊、哭喊着踉踉跄跄地奔逃了出来。
此时,江昊不用开启天眼就能够感知到此时村里有人在交战,不时传来箭矢破空之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叮当声以及喊杀声。
感觉到还留在村里的人还有一百五六十,其中大概山贼一方有上百人,而村民中的抵抗者有四五十人的样子。
江昊正待策马朝向村里冲去,却只见谢瑜忽然瞪大了眼睛,看向前面刚从村里逃出来的老弱妇孺,喝道:“叶姑娘,你怎么在这里?”
江昊顺者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群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