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接旨吧。陛下还等着您启程呢。”
启程?
启程去死吗?
方孝孺猛地抬起头,那张蜡黄的脸上,双眼因为极致的恐惧而凸出,布满了血丝。
他死死盯着那卷明黄的丝绸,那哪里是什么圣旨,分明是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他想拒绝。
他想嘶吼,想大骂这荒唐的命令,想指着这内官的鼻子痛斥朱栢的残忍和歹毒!
可是,他不能。
他看到了内官身后,那些禁军腰间的佩刀。
看到了他们那如同看死人一般的眼神。
抗旨不遵,是什么下场?
满门抄斩!
他死了,没什么。
可他方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族人……
他们何其无辜?
难道要因为他方孝孺一个人的名节,让整个宗族都为他陪葬吗?
一瞬间,万般念头如同乱麻般纠缠在他的脑海中。
忠君,气节,性命,家族……
这些他曾经看得比天还大的东西,在这一刻,却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局。
他感觉胸口那道刚刚结痂的伤口,猛地裂开了。
温热的液体瞬间浸透了内衫和层层包裹的白布,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筛糠般颤抖起来。
“老爷!”
方夫人再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扑了过来。
“别碰我!”
方孝孺用尽全身力气,低吼一声。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那双手因为失血和恐惧而冰冷僵硬。
他知道,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卷丝绸的时候,他方孝孺,就已经死了。
不是肉体的死亡,而是精神和灵魂的彻底湮灭。
“臣……”
他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一个字,耗尽了他毕生的气力。
“……领……旨……”
当他的手指终于碰到那冰凉滑腻的丝绸时,方孝孺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谢……恩……”
最后两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消散在浓重的血腥味和药味之中。
在他彻底失去意识前,他看到了孔夫子的牌位在他眼前轰然倒塌,摔得粉碎。
内官面无表情地将圣旨放在他已经无力合拢的手中,转身,对着身后人淡淡说了一句。
“去请太医来,给方学士治伤。别让他死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至少,别让他死在金陵城里。”
方府的惨然,丝毫没有影响到金陵城中那压抑而诡异的气氛。
消息像是长了脚的耗子,在皇城各大衙署的阴暗角落里飞快地穿梭。
当“方孝孺接旨”的消息传到文华殿时,殿内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嗡嗡的议论。
一个内侍碎步跑进殿来,附在齐泰耳边低语了几句。
齐泰那张原本紧绷的脸,瞬间舒展开来,甚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都比刚才洪亮了不少。
“诸位同僚,方才宫里传来消息,方孝孺方学士,已经接下了陛下的旨意!”
他环视一圈,刻意顿了顿,享受着众人投来的注目。
“方学士深明大义,不避斧钺,愿亲赴贼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王保保归降!”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方学士他……他真的接了?”
窃窃私语声中,黄子澄“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激动得通红,接旨的是他自己。
“高义!先生高义啊!”
他对着宫城的方向,遥遥拱手,声嘶力竭地喊道,眼角甚至还挤出了几滴浑浊的泪水。
“方先生不愧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是天下士子的表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此等风骨,山高水长!”
齐泰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声音里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