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襄阳那些年 第二十六章 光黄血火(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蒙古军势如破竹,先后夺取了光州、黄州,前锋直抵汉江边缘。忒木台在黄州城中大摆庆功宴,饮酒作乐,全然没察觉自己已一步步踏入宋军布下的陷阱。

    “将军,宋军退到汉江便不再逃了,似乎在原地布防。”副将忧心忡忡地禀报。

    忒木台醉醺醺地挥手:“怕什么?他们那点残兵,不够本将军塞牙缝的。明日一早,继续进军,渡过汉江,直取江陵!”

    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汉江平原深处,十万新忠顺军早已摩拳擦掌,只待一声令下。

    孟之继接到孟珙的密信,知道收网的时候到了。如今暂代统帅之职,当做好调兵遣将的事。他召集众将,指着地图道:“王虎臣听令!”

    虎背熊腰的中年将领出列:“末将在!”

    “王叔,你率领一万突击营,即刻出发,奇袭信阳。务必在三日内拿下此城,打开通往襄阳的通道,断绝蒙古军向西北逃窜的可能!”

    “末将领命!”王虎臣抱拳而去。

    “孟之经听令!”

    孟之经上前一步:“末将在!”

    “大哥,你率领两万水师,逆流而上,直插蒙军后方,截断他们退回襄阳的水路,同时阻击可能来援的蒙古援军!”

    “末将领命!”

    孟之继最后看向王大用:“大用,你随我坐镇中军,统领七万步骑,待王将军拿下信阳,便立刻反攻,先夺回黄州、光州,再与义父会师,将忒木台困死在汉江以东!”

    “是!”

    三日后,信阳传来捷报——王虎臣率突击营趁夜攀城,一举攻克信阳,斩杀蒙古守将,打开了通往襄阳的门户。

    另一头,王大用率领两万新忠顺军,与其父王虎臣汇合,固守信阳,并伺机进攻邓州,保证出兵通道的通畅,并阻击后方来援的蒙军。

    几乎同时,孟之经的水师也在汉江上游打响了战斗。宋军战船顺流而下,用火器攻击蒙古军的运粮船,火光映红了江面,蒙古军的水上补给线被彻底切断。

    “将军!不好了!信阳失守!后路被断了!”黄州城中,忒木台正搂着歌姬饮酒,听到副将的哭喊,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意全无。

    “什么?”他猛地站起身,“宋军主力在哪?”

    “不清楚!只知道黄州城外突然出现大批宋军,正在攻城!”

    忒木台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连声下令:“快!撤军!退回襄阳!”

    然而为时已晚。孟之继率领五万新忠顺军,如同从天而降,猛攻黄州城。新忠顺军的步甲营顶着箭雨架起云梯,弩阵营在后方提供掩护,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头;骑兵营则在城外列阵,防止蒙古军突围。

    “杀!”孟之继身先士卒,长枪舞动如龙,率先登上黄州城头,斩杀数名蒙古兵。宋军士气大振,纷纷涌上城墙。

    孟之继带领着由蛮族勇士组成的铁骑军,带头冲出缺口,长枪如蛟龙出海,撕开蒙古人的阵型。忠顺军各部士兵士气大振,跟着他反扑,与蛮人铁骑前后夹击,将涌入城中的蒙古兵团团围住。

    巷战打得异常惨烈。蒙古兵依托房屋顽抗,宋兵则逐屋争夺。刀光剑影中,不时有人从屋顶坠落,不时有房屋被火点燃,浓烟滚滚,遮蔽了天空。

    孟之继在巷中冲杀,忽然听到前方传来熟悉的呼喊。他循声望去,只见木巴的儿子木昂被三名蒙古兵围攻,左臂中了一刀,鲜血淋漓,却仍死死护着身后一名受伤的蛮人兄弟。

    “木昂兄弟!”孟之继策马冲去,长枪一挑,将一名蒙古兵挑飞,顺势回枪,刺穿了另一名的胸膛。剩下的蒙古兵见状,虚晃一刀便想逃,却被木昂掷出的弯刀劈中后脑,当场毙命。

    “多谢将军!”木昂喘着粗气,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脸上的血污也掩不住那份爽朗。

    孟之继刚要说话,忽然听到城上传来号角声——那是总攻的信号!他抬头望去,只见孟珙亲率中军从东门杀出,而原先“败逃”的光州老军,也从北门杀了回来,三路大军如同铁钳,将蒙古主力牢牢困在黄州城中。

    忒木台这才明白,自己中了计。他想突围,却被蛮人铁骑死死缠住。木昂带着蛮人子弟,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猎豹,专门袭扰他的亲兵队,让他寸步难行。

    战至黄昏,蒙古兵死伤过半,忒木台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残部从东南角的缺口狼狈逃窜。黄州城下,尸横遍野,蒙古人的尸体与战马的尸骸堆叠在一起,堵住了护城河的水流,鲜血染红了半条河。

    孟之继站在尸堆之上,长枪拄地,望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