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七百一十五章 改革考试制度,不再独尊儒学(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我们现在应该把科举留着作为选官的考试,而另立一种考试制度,作为考选认定某项人才的制度。”

    “这样人才可以去参加科举当官,也可以不参加科举直接去获得相应职事。”

    朱翊钧这时说后就看向李成梁、王锡爵、沈鲤等人:“诸卿以为如何?”

    “请陛下明示。”

    众随扈公卿这时回了一句。

    “简单!”

    朱翊钧回了一句,就道:“科举只保留会试和殿试且与吏部的考选合并,会试录取的就可以做官,殿试结束后依旧授予进士身份。”

    “而乡试改为高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高考。”

    “所有合格通过高考考试者,皆授举人身份,举人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而直接在社会上谋职。”

    “而院试改为中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中考。”

    “所有合格通过中考考试者,皆授生员,生员可以直接进入高等学堂,在将来通过高考获得举人身份。”

    “县试则便为初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初考,所有合格通过初考考试者,皆授童生。”

    “童生可以直接进入中等学堂,在将来通过中考获得生员身份。”

    “举人、生员、童生以后只是一种学历,不再是功名,只代表他在不同层级的通识知识与部分专业知识上是合格的。”

    “当然,国家现在财力充沛,而为鼓励天下子民向学,依旧会给生员以上的士子发放津贴。”

    “所有学堂,无论旧式学堂如国子监、各府县学这些,还是新式学堂如大明工业学堂、大明矿业学堂,皆按照实际情况,划分等级。”

    “社学皆为初等学堂,且教学内容要统一变成和兴明书院初等班的教材一样!皆要从旧式教育变成新式教育。”

    “另外,再兴办一批中等学堂,教学内容要统一变成和兴明书院中等班的教材一样。”

    “高等学堂按情况来分,像普遍的官办书院这种学生什么各科知识都培养的,便为普通高等学堂,大明矿业学堂等只培养一类知识的,便为职业高等学堂。”

    “但两京国子监与一干研发为主的新式学堂如大明研究院,则要变成大学堂,专门作为举人读书之所,主要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

    朱翊钧说着就到:“就以这个蓝图来做。”

    “陛下,这样做的话,恐需要增加许多教师,尤其是非儒学类教师。”

    “故臣认为,应该先增设一批师范类学堂比较好,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都得有。”

    王锡爵这时奏道。

    朱翊钧点头:“这的确应该是第一步,先多设一批师范类学堂。”

    王锡爵等拱手称是。

    “陛下!”

    “以愚臣之见,今年的乡试就应改为高考,而开始分科考试,以前考八股文章者,依旧可以考八股文章,而其他新学堂的毕业生则可以考另外科目的考试。”

    “这样就可以先让一批有专长的学生成为举人,而可以激励天下人,专一技之长也。”

    沈鲤这时说道。

    朱翊钧听后道:“沈卿提醒了朕,这高考初期是应该分科,就分成文理两科。”

    “文科考经学、文学、算学、史学、地理等关乎治人与治国学科,理科也考文学、算学,但还其他则只需考格物、化学等与研究自然存在之理的学科。”

    “是!”

    “另外,武试就取消了吧。”

    “以后军籍子弟可以通过各军事学堂的入伍生考试成为军官。”

    “而军籍子弟包括平民子弟,也可以通过先报名入伍当兵立功的方式成为军官,其中,平民子弟还可以通过立功或为国牺牲的方式使全家加入军籍!”

    “当然,这样改后,举人名额要扩招,根据各个大学堂的需要来定举人名额,怎么也得上万吧?”

    朱翊钧说着就看向了王锡爵等人。

    负责内政的王锡爵回道:“陛下圣明,这样一来,怎么也得上万!”

    “毕竟国朝人口众多,这些年来,所建的新式学堂也多,只是这样一来,将来恐怕随着举人急剧增加,朝廷无财力再进行补贴。”

    朱翊钧点头:“那就好,补贴的事不必担心,若干年后,实在是承担不起,可以取消的,朕就不相信取消了举人补贴,天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