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436 虞国之亡(四)(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桓熙在确认燕军撤离河东以后,留下谢艾领兵四万回驻解县,沈劲、杨安等人各率部众,各安其职,自己则在主力骑兵之外,有多带了两万步卒北上。

    攻城略地,需得用步卒打头阵。

    桓熙回到闻喜县的时候,王渊也寻了过来。

    “恭喜梁公,贺喜梁公,李威已有投诚之意,故而让我南下与梁公商议具体事宜。”

    王渊一入营,在行礼后,便迫不及待的道出来意。

    桓熙当然知道李威对苟太后的影响力,这对狗男女。

    “他想要什么?”

    桓熙沉声问道。

    王渊拱手道:

    “回禀梁公,李威希望能够保留其爵位,并请梁公网开一面,留下苻健、苻雄的后嗣,其余,再无所求。”

    桓熙忍不住笑道:

    “我还以为他只顾了自己,回去告诉李威,晋乃上邦,郡公之位,我麾下多少战将尚不可及,岂能许他,我愿上奏天子,表其为县公,将来纵使风云变幻,也不失封侯。

    “至于苻家之人,桓某有容人的雅量,只要他们不想着复国来给我添麻烦,我保他们平安。

    “另外,替我转告苟太后,天王之位,交由苻坚嫡长子苻宏继承,待苻氏举国来降,我表他一个归义王!”

    苻宏如今还在蹒跚学步,桓熙让苟太后推举苻宏为天王,不过是看在苻坚的情面上。

    如果苻氏举国来降,按照规矩,是要封个归义王,与其给苻坚之弟苻融,倒不如给苻坚之子苻宏。

    当然,苻融年长,且有才干,由他来当这个归义王,自然不是桓熙愿意看到的。

    距离桓坚的尸首北归,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王渊得了桓熙的吩咐,快马加鞭,重返晋阳,已经是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七月初三。

    桓熙留给苻氏考虑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了五天。

    晋阳,建宁公府。

    “桓熙当真不肯许我郡公之位?”

    李威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待遇问题。

    桓熙只给他一个县公之位,等晋室禅让,桓氏建国,按照惯例,前朝的爵位都要降一等,也就如桓熙所言,风云变幻之后,不失封侯。

    王渊点头道:

    “千真万确,下官不敢蒙蔽建宁公。”

    李威沉吟许久,问道:

    “你认为我是否应该接受?”

    王渊苦笑道:

    “建宁公知道下官的立场,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威却坚持道: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王渊闻言,也不再推辞,他正色道:

    “倘若建宁公坚持索要郡公,待桓氏建国,想必许多开国功臣的爵位会在建宁公之下。

    “建宁公身为降臣,又何必遭人嫉恨。

    “王某窃以为,就算梁公今日许了郡公之位,将来也会因为众人的嫉恨,找個理由将建宁公的爵位削去。

    “如今梁公金口玉言,许诺即使改朝换代,建宁公也能有个侯爵留给子孙,何乐而不为。

    “还请建宁公三思。”

    李威无法辩驳,他长叹一声,说道: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古人诚不欺我。”

    说罢,李威便命人准备马车,他要入宫面见太后。

    此时,苻坚的丧事已经办完了,没有走完帝王之礼的全部流程,特殊时期,特事特办。

    虞国内部此时也已经统一了意见,不过是投降,还是负隅顽抗,总归要先选出一位继任者。

    而呼声最大的当属苻融。

    危亡之秋,国赖长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虞国的担子交到年幼的太子苻宏身上。

    李威离开前,让王渊放出风声,自然是说桓熙更希望看到苻宏坐上天王之位,一旦苻氏举国而降,归义王的名头就能落在苻坚后嗣的身上。

    此举,既是告诉晋阳之人,桓熙在苻宏与苻融之间的态度,其次也是暗示桓熙没有对苻氏赶尽杀绝的意思。

    李威来到后宫时,苟太后已经焦头烂额,新君悬而未决,所有的事情都得她来处置,偏偏又遇上了这么一个烂摊子,让她一个妇人如何能够招架得住。

    “建宁公,你可算是来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