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77 山雨欲来(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投胎是一门学问,譬如阿满,生来就是好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同样精通投胎这门学问的,还有桓济刚降生的庶次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阿满更幸运,因为他不需要像阿满那样的努力,去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当然,这对于阿满来说,无疑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能担负起这份责任。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桓熙养着的也不是一群庸医,阿满在未央宫安养数日之后,总算是康复了。

    只是身体并没有完全好利索,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回到尚书台,跟随王猛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对于桓熙来说,远离了战争,生活看上去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这算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看罢从晋阳传回来的情报,桓熙朝着王猛无奈摇头道。

    说着,桓熙将情报递给王猛过目。

    情报显示,虞、燕两国正如桓熙、王猛所预测的那样,准备联合出兵,夺回河东郡,事成之后,两家约定共分盐利。

    对于苻坚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以虞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从桓熙的手中夺回河东郡,因此,苻坚必须要借助燕国的力量。

    与其坐视梁国源源不断地开采食盐,牟取暴利,倒不如选择与燕国共享。

    这份情报的来源真实可靠,桓熙已经基本确定,春耕之后,两家就会向河东郡用兵。

    王猛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因而并不惊慌,他将情报交还给桓熙:

    “看这情况,王渊已经能够接触到虞国的机密了。”

    桓熙微微颔首。

    王渊没有浪费自己为他创造的机会,他顺利地接近了李威,并且得到了对方的信任。

    如今李威早已被其家人赎了回去,苟太后与苻坚他们母子对其信任不改,王渊在密信中就有提到,李威时常被苟太后召入寝宫,而苻坚也仍然事之如父。

    这对桓熙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有王渊潜伏在李威的身边,虞国等同于对桓熙单向透明。

    情报战从来不可轻视。

    就比如这一次,桓熙甚至已经提前知道苻坚准备在春耕之后大举用兵。

    因此,他必须提前做好应对。

    “先生,我欲在河东调集十万步骑,还需先生为我保障后勤。”

    桓熙正色道。

    他知道,自己轻飘飘的一句话,背后不知王猛要付出多少的心血。

    然而,对于王猛来说,被桓熙倚重的感觉如同毒药,是会上瘾的,相较于如今的劳心费力,他更害怕有朝一日自己不被桓熙所需要。

    “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王猛笑道。

    桓熙只管带兵出征,出兵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出兵后的后勤供应,这些都是由王猛为他处置。

    这一战,桓熙准备尽起军中精锐,因此,百保鲜卑必须要被征调南下,这支具装甲骑算是桓熙手中的一支王牌,此前是为了应付苻坚去年在北线的攻势。

    而今,在失去河东郡以后,虞国的财政面临重大的危机,他们的军事实力虽然没有遭受重创,但已经没有能力再去远征河套了。

    由晋阳进攻银川,如果沿着黄河溯流而上,实际距离长达两三千里,哪怕是驱赶着牲畜作战,其耗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以虞国现今的财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一场战斗,所以桓熙根本就不担心自己调走了百保鲜卑,却被苻坚虚晃一枪。

    事实上,桓熙已经将今年虞、燕两国联手进攻河东郡的战事,视为虞国的垂死挣扎。

    一旦此战无功而返,就算是苻坚,恐怕也难以压服国内的矛盾,而对虞国的财政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

    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像王渊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目睹大船即将沉没,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选择以死殉国。

    明朝末年甚至有位大儒嫌弃水太凉,头皮痒,摇身一变成为了清廷的礼部右侍郎。

    此前桓熙进攻河东郡,就有河东三姓相继来投,此战若能再胜燕、虞联军,依桓熙猜想,就算是在晋阳安家的太原王氏,也得考虑自家的前程。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