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传话,刘悉勿祈不清楚对方还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心烦意乱。
好在妻子将事情娓娓道来后,得知慕容英还是为了拓跋嫣的事情,刘悉勿祈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刘悉勿祈、刘卫辰兄弟二人离开长安以后,街头巷尾流传着一种说法,便是刘务桓临终之际,曾留下遗言,希望桓熙能够将他的遗孀拓跋嫣收为侧室。
据说这是刘悉勿祈在好友送别时,亲口所言。
长安东市,酒肆内。
郭振翅之弟,振羽书坊老板郭振羽此时正与好友陈元明说起这桩稀奇事。
“这桩传言听起来离奇,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匈奴人茹毛饮血,不知礼仪,故有继婚的陋习,如今刘务桓受晋室册封,沐浴王化,自然也知道羞耻,怎么可能愿意让刘悉勿祈收其妻妾。”
陈元明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人死如灯灭,即使刘务桓留下遗命,废除部落中的继婚陋习,可一旦拓跋嫣与刘悉勿祈母子之间,真的发生些什么,刘务桓泉下有知,也只能干瞪眼。
“与其如此,倒不如将拓跋嫣托付给梁公,刘悉勿祈即使有心,也不敢与梁公争夺。”
郭振羽突然凑近陈元明,压低声音道:
“我听说梁公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直言刘务桓是在胡闹,只不过碍于这是刘务桓的临终嘱托,不得不答应下来。”
陈元明轻声道:
“这话你也信?咱们这位梁公嘴上在说胡闹,心底肯定对刘务桓赞赏有加,瞧着吧,他亏待不了刘务桓的两个儿子。”
郭振羽嘿笑道:
“元明兄倒是对咱们这位梁公了解颇深,今儿早些时候,梁公就已经下诏,命令银川单于台要风光操办刘务桓的丧礼,更赏赐大量金银布帛,作为丧葬之用。”
正当长安民众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之际,一支来自襄阳的车队途经蓝田县,正向长安驶来。
其中,最华贵的一辆马车上,坐着的正是桓熙之母,司马兴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