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51 燕国退兵(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后,便会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固守营寨,而是要主动出击。

    问题在于,苻坚什么时候才能赶来。

    别看战场位于河东,晋阳距离此处足有八百里,而长安距离战场,却只有五百余里。

    而桓熙的又一支援军,也就是刘阏陋头与索遐率领的河套五万步骑,早已经离开了长安,虽然一路上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但必定是会比苻坚更先赶来。

    换而言之,慕容恪有一段时间会陷入兵力上的绝对劣势。

    别看吕婆楼还有五万多将士,但本就是杂牌部队,又丢了主将,如今可以忽略不计,指望不上他们。

    慕容恪的麾下虽有五万步骑,可桓熙的增援悉数到达之后,拥有三万重步兵、关陇突骑、近卫义从、三万河西鲜卑、五万河套步骑、一万楚军精锐步卒,总计超过十三万大军。

    就算慕容恪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可苻坚亲征,对前线虞军将士的激励效果究竟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毕竟苻坚在军队中没有苻健、苻雄那样的威望。

    燕国将佐指望慕容恪拿主意,便是希望他能够带领大家撤离河东,这一战已经打不下去了。

    桓熙能够利用宝贵的时间运输沙石,冒充粮草,用以诱敌,足以证明,梁军虽然缺粮,但还没有到即将断粮的困境。

    在虞军士气跌落谷底,不堪驱使的情况下,燕军独木难支,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慕容恪沉声道:

    “即刻拔营,全军北上,原路退回河北。”

    慕容恪已经顾不得盟友了,此时不走,等桓熙领着大胜之师逼近,燕军再想要全身而退,可就难如登天。

    众将闻言,欣然领命,没有一丝的留念。

    当吕婆楼得知慕容恪要走,只觉得天旋地转,多亏了吕光眼疾手快将他扶住,险些昏倒在地。

    “快去牵我马来,我要亲自去见慕容恪!”

    吕婆楼才站稳身子,便着急的催促道。

    一旦燕军撤离,单靠虞军剩余的五万将士,可守不住这河东郡。

    慕容恪虽然决心要走,也知道吕婆楼的来意,但还是出面与他相见。

    “太原王,燕军若退,河东郡必为桓熙所得,其获盐池,犹如猛虎添翼,还请大王三思。”

    这個道理,慕容恪又如何不懂,否则他又怎会千里迢迢的率兵增援。

    慕容恪长叹一声,反问道:

    “虞军尚能战否?”

    吕婆楼被问得哑口无言。

    主将被擒的虞军,究竟还能不能战,大家心里都有数。

    慕容恪也不再理会吕婆楼,只道:

    “来人,送客。”

    吕婆楼走出帅帐,目光扫过大营内,正忙碌地收拾着东西的燕军将士,最终还是落寞的离开了这座营寨。

    回到虞军大营,吕婆楼也在下令拔营。

    燕军走后,虞军已经没有了在野外扎营与桓熙僵持的底气。

    但是没有苻坚的命令,吕婆楼不敢就此放弃河东郡,只得尽快退回安邑城,免得桓熙在慕容恪离开后,率军前来强攻虞军营寨。

    如果依托城墙防守,哪怕士气低落,也应该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当然,慕容恪是不会跟着吕婆楼退入安邑城,免得被桓熙困死在了城池中。

    梁军营寨,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桓熙先是得知前线大捷,杨安生擒李威。

    而后又听说燕军又拔营班师的迹象,如果不是将佐们都在帅帐内,他只怕是要高兴得手舞足蹈。

    朱序同样激动不已,他进言道:

    “梁公,末将以为,如今敌军将退,必生混乱,正所谓机不可失,梁公挥师逼近,定能有所收获。”

    桓熙点点头,肯定道:

    “次伦所言有理。”

    但是话锋一转,又道:

    “只是如今胜局已定,而邓羌尚未班师,不可节外生枝。”

    毕竟桓熙的精骑都不在身边,对于他来说,此战能将慕容恪赶跑,完全占据安邑盐池,就已经达成了既定的目标,实在不想再生波折。

    按照朱序的建议,前往追击,或许能够有所收获,但是这等收获,不足以驱使桓熙犯险。

    因此,桓熙虽然认同了朱序的想法,却拒绝-->>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