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32 激励死战(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骑兵来去如风,桓熙坐拥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精锐的一批骑兵,却被困在了一座土丘之上。

    沈赤黔可不管一旦撤军,此前奋战至力竭的五千关陇突骑,能否全身而退,他作为桓熙的左郎将,只在乎桓熙一人的安危。

    “梁公,敌军增援已至,慕容恪围三阙一,西侧并无援军,还请梁公率军突围。”

    沈赤黔哀求道。

    杨安正由军医处置左臂上的伤口,他闻言,也顾不得疼痛,出言附和道:

    “梁公身负天下黎庶之望,岂能以身涉险,末将愿与麾下将士为梁公断后!”

    其余将领见状,也纷纷劝说桓熙离开,唯恐落于人后。

    桓熙的目光扫过众人,他知道,这其中有人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的安危考虑,有人只是想要借此机会像自己表忠。

    当然,这些人的无论目的是否单纯,都是他桓熙的好部下,毕竟在危急时刻想着的是表忠,而不是卖主求荣,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要知道,燕国给桓熙开出的赏格,可是王爵,慕容恪为了动摇梁国将士的军心,在准备第二轮攻山之前,又让人在山下喊话,这份赏格对梁人来说同样有效。

    也就是说,哪怕是梁军将士,只要把桓熙的人头送了过去,有慕容恪作保,也能被封为异姓王。

    然而,且不说桓熙身边只有亲信能够靠近,就算在众目睽睽之下取了他的首级,只怕也没有性命领到燕国的赏赐。

    慕容恪此举,不过是心理战罢了。

    桓熙这人惜命,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

    “我十五岁时,跟随家父讨灭成汉,至今已有十一年,期间光复关陇,收取河套,掠夺洛阳,平定凉州,功勋卓著,可谓大晋柱石。

    “我常与家父提起,桓氏能有今日之盛,皆赖三军用命,将士死战。

    “过去,我攻必克,战必胜,不曾抛弃一名将士,始终与尔等在一起。

    “今日,局势危急,我亦不会独自脱身,誓与诸君共存亡!”

    说罢,桓熙拔出佩刀,厉声喝道:

    “援军不久将至,再敢言退,乱我军心者,必将血溅当场,休要怨我不念旧情!”

    此话一出,三军肃然,再也没有人敢劝说桓熙离开,而桓熙一番慷慨陈词,也鼓动了将士们的士气。

    当然,指挥作战,不能只会激励将士这么简单。

    慕容恪明牌是要三面围攻,桓熙也需要作出布置,重点防御东、北、南三面,而在西面则只是留下一千名骑卒,防止有敌军悄悄从西面攻了上来。

    众将领命的时候,有一人却不满道:

    “梁公,为何没有末将的任务!”

    杨安在包扎好左臂之后,又重新穿上了甲胄,见众将各有任务,唯独少了他的,杨安忍不住出声质问。

    桓熙并不恼怒他的无礼,只是耐心解释道:

    “你如今身负箭伤,岂能再战,暂且休养身体,将来有你出力的时候。”

    杨安却不罢休,他恼道:

    “梁公休要轻视杨某,区区小伤,无碍厮杀。

    “倘若梁公不信,安这便单骑冲入敌阵,为梁公取来一颗敌将首级!”

    说罢,杨安便要翻身上马。

    桓熙见状赶忙拽住他的缰绳,训斥道:

    “岂能如此意气用事。”

    可是见杨安求战心切,桓熙也只得无奈摇头道:

    “罢了。”

    说着,桓熙大声喊道:

    “杨安!”

    杨安赶忙跪地拱手:

    “末将在!”

    桓熙低头注视着杨安,沉声问道:

    “命你统御麾下骑卒,继续守卫东侧,不可放任敌军上山,能否做到!”

    杨安朗声应道。

    “末将愿立军令状,死战不退半步。”

    “好!”

    桓熙将杨安扶起,随即让诸将各行其事。

    其中,右郎将索苞率领右郎卫由西侧下山巡视,桓熙身边只留下沈赤黔的左郎卫保护。

    虽然慕容恪放开了西侧的道路,但以桓熙谨慎多疑的性格,仍然担心慕容恪在西面暗藏了伏兵。

    毕竟还有一支军队,桓熙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