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桓豁来到襄阳的时候,桓家男丁基本都已经聚齐了,只有桓熙、桓济、桓虔三人还在路上。
桓温这一代人中,除了桓冲,其余如桓温、桓云、桓豁、桓秘四人都与母亲孔宪的感情很深。
因为他们年少丧父,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一心为父报仇,自然也不会在兄弟们的身上花费太多的心思,只能是孔宪一人辛苦照顾他们。
至于桓冲,他刚出生就被桓温送人,换了一头羊给孔宪补身子。
等桓温因为迎娶司马兴男而发迹以后,四岁的桓冲才被寻了回来,彼时孔宪已经不再理会家中之事,桓冲自然是由兄嫂抚养。
当然,无论如何,孔宪都是桓冲的生母,在她的灵堂前,桓冲同样哭成了泪人。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正月二十六日。
如今只是早春时节,气温也不算太高,可孔宪在灵堂停尸十余日,已经散发出了难闻的臭味。
府中的奴仆只能灵柩上泼酒,以掩盖尸臭。
其实,孔宪迟迟不下葬,也不是桓温要等待桓熙他们。
按照丧礼制度,帝王丧,停灵四十九日;公侯丧,停灵二十八日;百官丧,停灵十四至二十一日;士丧,停灵七日;平民丧,停灵三日。
《红楼梦》中,秦可卿就是因为被停尸四十九天,以及丧礼上的许多用度,都远远超越了她应有的规格,才被读者猜测秦可卿必定具有宫廷背景。
孔宪的丧礼遵照的是公侯制度,需要停尸二十八天。
桓熙一行人是在第十四天赶回的襄阳,司马兴男穿着丧服在城门外等候他们。
才见面,司马兴男、桓熙、桓济母子三人就已经红了眼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