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85 虞国君臣(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自从桓熙决定前往襄阳奔丧,沿途各县的县令就已经接到指示,要在各处驿站准备大量的马车、牛车、驴车。

    毕竟桓虔再是悍勇,以桓熙那小心谨慎的性子,也不可能只让他一人随行保护。

    亲卫们要想跟上桓熙等人的速度,就必须在沿途经过驿站时,与他们一同换乘,这就少不了沿途郡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虽说梁国因为孔宪之死,而不得不放弃出兵河东的计划,但是桓熙名声在外,至少虞国卫将军李威是不敢轻易相信的。

    并州,晋阳。

    正殿内,当着群臣的面,李威进言道:

    “关中看似传回了确切的消息,言称桓熙已经南下奔丧,可其素有奸诈之名,焉知不是在借孔宪之死,掩人耳目。

    “天王,此事不可不防。”

    李威是苻坚的母亲苟太后的表兄弟,也是苻坚之父苻雄的结拜兄弟,为刎颈之交,苻坚事之如父。

    在废黜苻生以后,李威又协助苟太后将苻法赐死,论与苻坚母子的关系,外臣之中,没人能比李威更亲近的了。

    由于李威这位表兄弟与苟太后的关系太过亲密,难免出现一些风言风语。

    北魏史学家崔鸿撰写的《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就言之凿凿的表示:李威与太后有辟阳之宠。

    西晋以后,南北朝之前,这一时期之所以被命名为十六国,便是因为崔鸿这本《十六国春秋》。

    房玄龄在写《晋书》时,也在《苻坚传》中引用了这一说法:初,坚母少寡,将军李威有辟阳之宠,史官载之。

    所谓辟阳之宠,典故出自西汉辟阳侯审食其,因为他是吕后的男宠,后世便以辟阳之宠指代大臣与后妃有私情。

    正如刚才所提及的那样,苻法终究是死了。

    虽然苻坚在与苻法诀别时,还是表现得很悲伤,甚至失声痛哭,口吐鲜血,但他终究没有尽力去尝试救下自己的兄长。

    毕竟苻法确确实实是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当然,苻坚没有亏待苻法的家人,其子嗣都被封为了郡公。

    正殿的御座上,苻坚听了李威的话,不由微微颔首,显然,他的心底非常认同李威的说法。

    苻坚崇尚儒家文化,在他看来,祖母去世,身为嫡长孙,无论如何都得回去奔丧,如果是苻坚身处桓熙的位置,必然是要罢兵的。

    可桓熙这人虽说是汉人,但也许是具有八分之一鲜卑血统的关系,行事作风,反倒偏向胡人。

    居然在年少时就敢与父亲争妾,在讲究孝道的汉人中,妥妥属于是异类。

    苻坚点头道:

    “李卿言之有理,桓熙,当世之奸雄,不可以常理度之,如今孔氏虽亡,也当防备其去而复返。”

    说罢,苻坚看向王堕:

    “王卿,还需要你继续关注梁国的消息,注意其兵马粮草的调动。”

    桓熙如果真的想要进攻河东,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兵马粮草的动静自然就瞒不过人。

    此前索遐、沈劲等人在暗地里做着战争准备,就是让虞国的细作察觉到,才引起了苻坚等人的警惕。

    王堕闻言出列,拱手应道:

    “臣遵旨。”

    待其回到人群中,苻坚这才又下令道:

    “晓谕各地守将,不可掉以轻心。”

    朝议结束之后,苻坚留下李威、王堕、辛牢、梁平老、强汪等心腹,说道:

    “朕自登基以来,只是安于内政,可乱世之中,岂能不求边功。

    “《左传》云: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朕有心与桓温、桓熙、慕容儁等人争一争这天下。

    “因此,倘若桓熙果真南下,无疑正是天赐良机。”

    说着,苻坚看向李威:

    “朕之所以同意李卿的提议,加强战备,并不只是为了防备桓熙进犯我大虞疆界。

    “一旦确认桓熙果真南下奔丧,我军大可转守为攻。

    “只是应该向何处用兵,还需要听一听诸君的意见。”

    右仆射梁平老闻言,朝着苻坚一礼,侃侃而谈道:

    “自世宗(苻健)在河东创立基业以来,就一直奉行与燕人和睦的政策,如今慕容儁收取青、徐、兖三州,又得姚苌归附,可谓是兵强马壮。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