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43 兵不厌诈(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傅颜回去的道路并无惊险,事情倒也不难理解,就连姚襄这位三军主帅都陷入了盲目乐观之中,失去了警惕,羌军中,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姚襄,可想而知,下面的人又是个什么样的心态。

    羌军哨骑奉命监视邺城各门,便也只是在监视各门,哪会细心慎重的在那巡夜。

    因此,当傅颜回到慕容恪的军中,慕容恪问起他是否惊动羌军时,傅颜不由发笑道:

    “羌人自以为必胜,将骄卒惰,就连哨骑巡察,也是漫不经心的模样。”

    慕容恪听到这话,断言道:

    “见微知著,正所谓骄兵必败,姚襄北攻冀州,自取灭亡耳。”

    此时,随行在慕容恪左右的慕容臧问道:

    “王叔,既然敌军无备,何不发兵袭营?”

    慕容臧是燕国皇帝慕容儁的庶长子,封乐安王,奉其父之命追随叔父慕容恪讨伐齐国,倒不是为了监视慕容恪,而是要让慕容臧在慕容恪的军中接受历练。

    慕容恪耐心解释道:

    “姚襄戎马半生,纵使轻敌,又怎会疏忽营防,倘若冒险劫营,一击不中,岂不是打草惊蛇。”

    慕容臧恍然,他拱手道:

    “多谢王叔教诲。”

    慕容恪微微颔首,他很欣赏这个侄儿,虽然慕容臧的才能不甚出众,却是一个知道进退的人。

    而作为燕国皇帝的庶长子,能知进退,或许就是最值得人所称道的品质。

    翌日,微弱的晨曦中,姚襄只留部分军士守卫大营,带着主力直奔邺城而去。

    羌营与邺城仅仅相隔五里,天色大亮时,羌人已经布阵在城下。

    战事艰苦,羌军一如往常,各部轮流上阵,猛攻城池。

    但是并非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邺城摇摇欲坠,仿佛在告诉所有人:

    再加把劲,就差一点了。

    姚襄依然在前线督战,他见天色已经不早,临近黄昏,说道:

    “邺城早晚为我所有,陷城不必急于一时,传我军令,鸣金收兵,回营用膳,好生休息,明日再战。”

    众将无不应诺,午饭都是在战场上将就着吃了几口干粮填肚子,谁不想在精疲力竭的时候,回营享用热饭热菜。

    随即,铜锣声被敲响,攻城的羌军纷纷退了回来。

    然而,变故突发,有退回来的将士指着军阵后方,大营方向,惊恐道:

    “快看!”

    只见黑烟滚滚,直冲云霄,这绝对不是生火做饭所能形成的浓烟。

    姚襄一颗心在往下沉,他清楚,这定是有人在营中纵火,可究竟是哪里来的军队。

    形势危急,不容姚襄多想,他正欲率军回援,只见东、西、南三面扬起漫天灰尘,好似有千军万马围攻而来,羌军将士无不惊骇。

    他们攻城一天,本就已经力竭,如今见到这般阵仗,误以为大营被劫,自身也陷入了敌人的围攻,纵是精锐,也不由乱了阵脚,将士骚动不安。

    而在羌军大营以北一里左右的空地上,一名燕军小校奉命在此生火,满地都是他们搬来的柴禾,火势烧得很旺。

    那些浓烟,就是他们弄出来的动静。

    慕容恪身边拢共就只有一万精骑,而姚襄终究留了部分将士守卫营寨。

    若是慕容恪选择进攻羌军大营,人数少了,不济事。

    人数多了,则无力对羌军主力发动进攻,于是慕容恪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他不必真的攻克羌军大营,只需准备足够多的易燃物,在羌军大营的方向生出一场大火。

    远在五里之外的羌军不知真假,误以为大火来自营中,必然认定是大营被劫。

    而在羌军的东面,正是慕容臧带着五百骑兵,驱赶着一万余匹代步马,以树枝绑在马尾上,见到浓烟冲霄,便纵马疾驰,扬起的灰尘。

    燕军一万精骑,一人三马,西面的动静,也是同样的招数,也是五百骑兵驱赶着一万余匹代步马所造成。

    至于南面,则是慕容恪亲领的九千精骑,也是燕军主力所在。

    这一招,姚襄见过。

    当年救援襄国,与燕军联手,对战冉闵,燕军大将悦绾就是用树枝绑在马尾,扫起灰尘,吓得冉闵麾下十万精锐步骑惊恐万状,人心大乱。

    作为襄国之战的亲历者,姚襄坐在马背上疾呼道: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