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41 移花接木(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以来,昼伏夜行,沿途收拢部队,渡过黄河,回到平原郡时,身边已经聚集了一万精骑。

    与此同时,慕容儁得知慕容恪、慕容垂的作战计划后,就已经在顶着财政的压力,咬牙集结军队。

    他固然深恨段龛,欲除之而后快,但若能在河北围歼姚襄,慕容儁自然也愿意将自己与段龛之间的仇恨往后稍稍。

    只是集结将士需要时间,蓟县与邺城相去甚远,慕容儁注定赶不上这一战。

    他动员军士,只不过是为慕容恪、慕容垂兜底罢了,一旦二人作战不利,慕容儁还可以率军救援。

    燕国夺取冀州不易,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般局面,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姚襄摘了桃子。

    慕容恪与慕容垂似乎低估了姚襄在河北的影响力。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姚襄追随其父姚弋仲由陇右迁至清河滠头(今河北枣强),扎根清河郡将近二十年。

    而在后赵末年,姚弋仲、姚襄父子向襄国政权效忠,因此,得到襄国郡羯人之好感。

    姚襄与晋室和解之后,又有晋臣的身份,也能获得部分汉人豪强的青睐。

    于是,在姚襄渡河,进围邺城的消息被传开以后,襄国、清河二郡便立刻发生暴动。

    由于慕容垂抽调兵力,集中防备邺城,襄国、清河二郡空虚,豪杰杀官造反,纷纷响应姚襄。

    这也是为何姚襄笃定,只要他攻下邺城,必能收取冀州的原因。

    燕国在冀州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固。

    然而,邺城又岂是能够轻易攻取的。

    且不说慕容垂收缩兵力,在邺城集结重兵,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邺城作为燕国未来的国都,自被收取以来,燕国就在向邺城迁徙鲜卑民众。

    毕竟作为鲜卑政权的国都,城中百姓当然不能以汉人、羯人为主,否则慕容儁只怕睡觉都睡不安稳。

    而这些鲜卑人,自然是要与慕容垂齐心守城,抗击羌军。

    (本章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