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37 百保鲜卑(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人到一万,无边无沿。

    高平川,清水河畔,邓遐领着一万鲜卑精骑出现在道路前方,队形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际。

    “百保鲜卑恭迎大单于!”

    呐喊声响彻旷野,震耳欲聋。

    车帘被掀开,桓熙走下马车,独自来到队伍最前方。

    邓遐远远望见桓熙,立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行礼。

    身后的鲜卑骑兵尽皆效仿,哗啦啦,甲叶摩挲声不绝于耳。

    百保鲜卑是从数十万河西鲜卑青壮之中选拔而出的精锐,身强体壮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桓熙在打造这只骑兵时,走的就是具装甲骑的路数。

    铁甲森森,风旗猎猎。

    桓熙注视着眼前这一群铁疙瘩,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这就是他将来摧锋陷阵的利器。

    如果不是采用灌钢法,取代炒钢法、百炼法,以关陇的财政,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大规模的重甲骑兵。

    邓遐单骑来到桓熙的身前,再拜道:

    “末将有失远迎,还请梁公恕罪。”

    桓熙将他扶起,感慨道: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与应远分别数月,无时无刻不再想念你。”

    邓遐闻言,动容道:

    “末将只恨职责在身,不能侍奉梁公左右。”

    桓熙摇头道: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今日见应远麾下将士精神抖擞,军容如此雄壮,熙不胜欣喜。

    “应远!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哪怕邓遐身穿甲胄,桓熙还是亲昵的拍着他的肩膀。

    可见他对百保鲜卑的操训成果及其满意。

    邓遐受到桓熙的称赞,脸上难掩喜色,他得意道:

    “梁公委我以重任,遐又怎敢懈怠。

    “自出镇银川以来,我便搬进了军营,与将士们同食同寝。

    “操训之时,也会亲自下场,与他们一同出力,侥幸凭着一腔赤诚,折服了众人。”

    桓熙闻言,仔细打量着邓遐,见他确实晒黑了许多,显然,正如邓遐所言,平日里他没少亲自下场,挥洒汗水。

    “应远,辛苦了。”

    邓遐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往日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只要能对梁公的大业有所裨益,纵使刀山火海,遐亦甘之如饴。”

    桓熙点点头,他与邓遐之间的情谊,早已经超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

    邓遐今日说出这番话,桓熙自然是信的。

    桓熙转身对谢玄吩咐道:

    “幼度,你去将寔儿、翰儿唤来。”

    离开长安之前,谢弈已经为谢玄赐了表字,即为幼度。

    谢玄随侍桓熙左右,自然也跟着他一起来到了高平川。

    “诺!”

    谢玄领命而去,不久就将拓跋寔、拓跋翰带了过来。

    “孩儿拜见父亲。”

    兄弟二人躬身道。

    桓熙点点头:

    “起来吧。”

    拓跋寔、拓跋翰才起身,就见桓熙指着邓遐道:

    “这是为父的心腹,邓遐,邓应远,也是梁国第一勇将。”

    桓熙将目光转回到拓跋兄弟身上,叮嘱道:

    “寔儿、翰儿,往后你二人留在银川,要以子侄之礼侍奉他。”

    在桓熙巡视河套之后,拓跋寔、拓跋翰并不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而是留在银川,发挥作用。

    尤其是利用拓跋寔身为代王的影响力,招揽代国部落来投。

    拓跋寔、拓跋翰闻言,赶忙行礼:

    “桓寔(桓翰)拜见叔父。”

    邓遐早已经知道桓熙将会如何安置拓跋寔、拓跋翰,也清楚自己今后少不得要与二人打交道,因此笑着应下了这份叔侄之情。

    只是在他心中,桓寔纵使被朝廷册封为代王,可也不过是桓熙的继子罢了,怎能比得上阿满的尊贵。

    因此,被拓跋寔、拓跋翰尊为叔父,邓遐内心也谈不上能有多么的喜悦。

    与邓遐会合之后,桓熙并没有继续乘坐马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