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26 先灭威风(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桓熙说着,回头对谢安道:

    “叔丈,你今日随我前来,可算是享到口福了,就连桓某,也是轻易尝不到先生的美酒。”

    谢安赶忙躬身道:

    “谢某既然响应梁公的征辟,前来梁国为臣,君臣之别,大于亲戚私情,还请梁公莫要再以叔丈相称,称呼表字即可。”

    桓熙闻言,无奈道:

    “罢了,就依安石所请。”

    很显然,谢安受到了王猛、权翼对话的影响。

    这些个名士,就得先灭灭威风,才能乖乖听话。

    现在的谢安,可不是后来的那位晋室中流砥柱。

    原时空中,他选择在陈郡谢氏危难之际出山,投奔桓温的幕府。

    当时,桓温得到地方官员的进献,其中就有许多草药。

    桓温这人,素来喜欢戏谑人,他故意挑出其中一株名为远志的草药,询问众人:

    ‘此药既名远志,又被称作小草,一物何以有二名?’

    郝隆会意,立即答道:

    ‘长在山中,则为远志,出了深山,便是小草。’

    郝隆所言,自然是在讥讽谢安。

    要知道,殷浩养望十年,出山时,便是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而谢安在桓温麾下,却只是当了一個荆州司马。

    荆州司马不算卑贱,但考虑到谢安常年隐居,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这个官职与他过去积累的声望并不相称,但谢安还是接受了桓温的邀请。

    郝隆所以讥讽他隐居则为远志,出山则为小草。

    谢安因此面露羞愧,根本下不来台。

    而桓熙只不过是提前安排了王猛与权翼的对话,当他与谢安靠近时,自会有人提醒二人。

    相较于桓温的当众戏谑、羞辱,桓熙的手段明显就要高明许多,既给谢安一个下马威,还充分考虑到了谢安的感受,并不会真的让他下不来台。

    (本章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