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05 逊于刘公(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老妇心道。

    然而,桓温终究还是受到了沉重打击,就连光复旧都的兴奋也被冲淡了。

    一场盛宴,草草收场,桓温一整天都是怏怏不乐的模样。

    但是这种事情,大家也不知应该怎样安慰。

    直到次日,桓温才重新振作了精神,带领将佐们前往城外祭拜西晋皇陵,但凡有损毁的,便立即安排人手修复。

    王猛中途离场,是因为沈劲的信使匆匆赶来了洛阳,正在城中等候他。

    原来,苻健命人快马南下,露布报捷,代国归附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河东。

    这也是为何,王猛要晚于慕容恪知道苻健入侵代国,却又早于慕容恪得知苻健降服代国。

    当桓温得知这件事情,脸色阴沉似水。

    代国沦为虞国附庸,苻健如虎添翼,今后无需分兵在北,可以全力经营并州南部,威胁洛阳。

    而燕国虽然退兵,但他们的统治中心,终究会从蓟县移向邺城,那里才是河北的精华,也便于用兵。

    邺城距离洛阳不过七百里,而野王距离洛阳更是只有一百八十里。

    桓温想要逼迫朝廷迁都,就必须保证洛阳的安全。

    可顶着虞国、燕国近在咫尺的威胁,经营洛阳谈何容易,尤其是在虞国如今实力大增的情况下。

    桓温注视着王猛,正色道:

    “我需要梁国往弘农迁徙人口,经营弘农郡,在当地驻扎重兵,以便随时驰援洛阳。”

    这件事并非王猛能做主,但桓温也不是要与桓熙商量,而是命令。

    楚公不能命令梁公,但父亲能够命令儿子。

    王猛应道:

    “下官定会将楚公之意,转达于梁公。”

    桓温点点头,王猛此时也向桓温提出辞行。

    燕军已经退兵,梁军自然也当回师关中。

    桓温没有阻拦,只道:

    “明日将与先生分别,今夜略备薄酒,还请先生过府一叙,与老夫秉烛夜谈。”

    王猛一口应下,他先行告退,安排明日班师的事宜,等待天黑后,再来与桓温同饮。

    与此同时,许久不曾露面的桓熙已经离开了凉州。

    一同被他带走的,除了跟随他前去会盟的部队之外,还有从数十万胡人青壮中选拔出来的百保鲜卑,以及此前从前凉将士中挑选出来的一万精骑。

    当然,他们的家人也在秋收之后,被桓熙一并迁走。

    在会盟诸部,确立了自己的河西共主身份后,桓熙已经无需再将这支前凉精骑安排在凉州了。

    凉州不仅有当地的州郡兵,遇到突发事件,单于台还可以征调各部青壮。

    因此,只需在敦煌留下五千步卒,维持对西域的影响,其余一万精骑,完全可以调离凉州。

    毕竟如果让他们留在凉州,想要征调这些骑兵东出作战,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此时,桓熙麾下已经有六万人的战兵规模,其中重甲步兵三万,枪骑五千,前凉精骑一万,敦煌步兵五千,鲜卑骑兵一万。

    桓熙在凉州时,为各部骑兵赐予番号,鲜卑骑兵自然是被称为百保鲜卑。

    而五千枪骑则号为亲卫义从。

    实际上,这支枪骑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桓熙在击败石苞之后,从后赵骑兵之中选拔而来,氐人、羌人、羯人、匈奴人、鲜卑人应有尽有。

    当然,他们跟随桓熙南征北战多年,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心,今后也将作为桓熙身边最亲近的卫戍部队,只有在他亲征时,才会跟随出战。

    而被迁往关中的一万前凉骑兵则号为关陇突骑,同样是作为近战骑兵,用以冲锋陷阵。

    只有匈奴弓骑保留原有的称号。

    当然,也不能忘了被桓熙迁往西套平原的乞伏部。

    乞伏氏已经被桓熙圈禁在了长安,乞伏部已经彻底被他控制。

    一如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今后,乞伏部的骑兵也将进入梁国的战斗序列。

    原本三万名乞伏部骑兵,有将近两千人被选入了百保鲜卑,剩余的将士之中,桓熙又以射术为考核标准,从中挑选了两万人,作为弓骑。

    与匈奴弓骑一般,鲜卑弓骑不纳入战兵体系,只是在桓熙有需要时,听从征召的仆从军。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