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92 请往长安(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br>    可刘阏陋头却清楚一点,那位梁公,最喜爱的就是身份尊贵的孀妇,这在关中也不算秘密了。

    慕容英十五岁嫁去代国,如今也才二十六岁,虽然育有二子,但也还算是大好年华。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姿容、这样的身份,去了长安,无异于羊入虎口。

    正如刘阏陋头先前所说,没有人敢于冒犯慕容英,这是要献给小桓公的禁脔,谁又敢越俎代庖。

    翌日,即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八月十七,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苦苦搜寻嫡母与兄弟无果的拓跋寔君,在盛乐宫即王位。

    而怂恿他叛乱的拓跋斤,也收获了应有的回报,子继父职,担任代国北部大人。

    拓跋寔君对外宣称,是慕容英、拓跋寔、拓跋翰母子袭杀了拓跋什翼犍,辅相长孙斤护主而死。

    然而,这种颠倒黑白的谎话,也只能自欺欺人罢了。

    拓跋什翼犍当了十七年的代王,总会有一些忠臣、心腹,这些人内心愤恨拓跋寔君,只不过碍于他兵势强盛,所以不得不违心称臣,暂时蛰伏罢了。

    一旦拓跋寔君露出颓势,必然群起而攻。

    盛乐与雁门关相距五百余里,两天时间,足以使虞国细作将消息传回去。

    许久不曾露面的苻健终于出现在了人前,五万步骑也同样蓄势待发。

    拓跋寔君弑父夺位,代国人心不稳,这无疑是苻氏进攻代国的最好时机。

    苻健以平昌王苻菁为先锋,统率二万精骑,命他在两天之内,奔袭五百余里,围困盛乐,而苻健则会率领步卒随后而至。

    雁门关外,苻健为平昌王苻菁送行,正色道:

    “元才(苻雄)已经弃朕而去,如今宗室之中,就以你的才能最为出众。

    “倘若大事不成,你死盛乐,朕死玉门,不复相见。”

    苻菁是苻健的侄儿,苻洪的孙儿,他的父亲因为才能出众,而惨遭石虎杀害。

    原时空中,苻健能够入主关中,苻雄、苻菁、苻苌三人功不可没。

    如今苻苌、苻雄先后去世,苻生又在晋阳监国,而苻坚初上战场,也才十七岁。

    因此,能够被委以先锋重任的宗室大将,仅有苻菁一人。

    苻菁正色道:

    “微臣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苻健握住了苻菁的手,动容道:

    “菁儿,保重!”

    苻菁别过叔父,统率二万精骑飞驰向北而去。

    当刘阏陋头得知苻健出兵代国,也终于放下了心,当然,这是后话。

    事实上,选在八月十七这一天出兵的不仅虞国一家。

    新城县外,桓温统率楚、梁联军北上,兵发洛阳。

    正所谓兵识将,将知兵,作为联军主帅,桓温也需要对梁国三万将士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能在战场上做出合理的布置。

    桓温也是借着在新城县休整的时机,在熟悉梁国将士。

    其中,除了王猛以外,邓羌最让桓温感到惊奇。

    出于刻板印象,桓温起初对邓羌的观感并不好。

    在桓温眼中,为桓熙献上韩嫣的邓羌,就是一个谄媚之徒,幸进之辈。

    可是,当真正与邓羌谈论起军事,桓温又很快被他的才能所折服。

    也让桓温在继王猛之后,又动了将邓羌招至麾下的心思。

    以邓羌的能力,足以托付重任,而他又愿意放下身段,不顾毁誉,去为主公进献美女。

    这样的下属何止桓熙信爱,就连桓温也很眼馋。

    只是一如王猛,邓羌同样婉言谢绝了桓温的招揽,这让桓温颇为沮丧。

    桓温麾下有许多的将领,但论及统兵作战,无一人可与邓羌比肩。

    偏偏桓熙在王猛、邓羌之外,还有一个谢艾,真要论及人才质量,显然是要远胜桓温麾下的将佐。

    当然,梁国派出王猛、邓羌的阵容来辅佐桓温北伐,即便对上慕容恪、慕容垂,那也不会落于下风,这注定是旗鼓相当的战斗。

    桓温、王猛北上,慕容恪也早已恭候多时。

    由新城县往洛阳,必经伊阙,洛阳八关之一的伊阙关就设在此地,然而,慕容恪只是派遣部分将士驻守,并告知守将,无需坚守,只要挫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