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44 兵临城下(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有许多人不服自己。

    因此,张祚不敢往小张掖分去太多兵力,而是将大部分的军队都留在了自己身边。

    桓熙能够对张祚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还得多亏了谢艾。

    谢艾此前镇守金城郡,当然不知道自己归顺桓熙之后,张祚是如何部署兵力。

    但张重华执掌凉州这么多年,并不仅有谢艾这么一个忠臣。

    只不过张祚在马氏、裴氏的支持下,掌握了兵权,控制了凉州,他们不得不选择隐忍罢了。

    按理说,桓熙进攻凉州,他们应该与张祚一同保卫张氏基业,但张祚与张重华的母亲、妻子私通,这件事情惹得人神共愤。

    主辱臣死,那些忠心于张重华的旧臣,又怎能不为此而怀恨在心。

    桓熙在榆中休整期间,虽然道路难行,但谢艾还是派出亲信,不畏艰险,与索遐等人取得了联系,告知众人,桓熙已经当众许诺,必会善待张重华的子嗣,立即赢得了不少人的暗中投效。

    如果没有谢艾,只怕桓熙想要在姑臧城里找内应,还得多费一番功夫。

    在桓熙逼近姑臧之前,城池并未戒严,索遐等人有的是办法将情报送到桓熙军中。

    只是张祚重用自己心腹的同时,也在防备着索遐等人,因此,他们也实在找不到机会为桓熙打开城门。

    当桓熙率领着五千枪骑在绕城观察时,张祚也在姑臧城头,居高远望,细数着晋军的数量。

    尉缉率先估算道:

    “城外晋军大概数千骑。”

    张祚微微颔首,认同了这一判断。

    赵长闻言,进谏道:

    “长宁侯,我听说桓熙攻城,常有绕城视察的习惯。

    “如今城外晋军不过数千骑,兄长为何不统御凉州精骑出城击之。

    “若能擒杀桓熙,敌军自溃,其子年幼,关陇必乱,凉州数年,乃至十数年内,都可高枕无忧。

    “甚至兄长未尝不能出兵占据关陇,为长安之主。

    “即使让桓熙侥幸逃脱,也能挫敌锐气,振奋城中将士之心。”

    张祚闻言,大为动心,他在姑臧城内,可有一万精骑,完全就没考虑过以众凌寡,会有兵败的可能。

    毕竟桓熙麾下的晋军枪骑固然勇猛,但凉军精骑同样不是弱旅,他们也都是经历过后赵步骑的考验,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精锐。

    以一万对数千,优势在我。

    众人也纷纷附和,劝说张祚趁着城外晋军兵少,出城袭击。

    此前桓熙发布的檄文,多多少少都对城中军民造成了影响,正如赵长所言,哪怕不能擒斩桓熙,也能振奋守军士气。

    自古以来,死守城池,始终是下下之策。

    张祚没有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与桓熙会战的胆量,但是以多击少,他还是敢的。

    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张祚鼓足勇气,下令道:

    “传我将令,征召城内精骑往北门集结,随我出城迎敌。”

    晋军步卒目前在城南五里外扎营,而桓熙正带着骑卒在绕城观察,张祚选择城北交战,自然是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绞杀晋骑。

    不多时,姑臧城内一万精骑聚集在北面的瓮城,张祚留下他的结义兄弟赵长、尉缉主持城防,二人与他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此前桓熙在檄文之中,将他们斥为奸佞,如今桓熙犯境,自然不必担心他们背叛。

    待北面城楼上的赵长给到信号,告知张祚,桓熙已经行至姑臧北面,张祚随即亲率一万精骑,由北门涌出,杀向晋军方向。

    万马奔腾,声势浩大,桓熙望见凉军出城,不惊反喜。

    假如张祚打定主意要死守城池,他还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拼着巨大的伤亡,强攻城池。

    如今凉军胆敢出战,桓熙求之不得。

    但他并没有急于驱使枪骑应战,也没有转道向南,朝大营的方向而去。

    毕竟自己在北,而凉军在南,若是向南,必将被凉军截击,桓熙呼喊着将士,指挥他们跟随自己向北面退去。

    张祚见状,以为桓熙被他惊走,自己能够追亡逐北,也赶忙率众追了上去。

    毕竟晋军步军主力还在城南五里外的大营内,莫非还能悄无声息前往。

    两股骑兵一追一逃,在不知不觉间逐渐远离了姑臧城。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