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42 坐收江州(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表朝廷,表奏你为豫章太守,都督十郡诸军事,今后,江州就托付给幼子(桓冲字)了。”

    江陵才是桓温的老巢,他注定不可能离开荆州,亲自镇守江州,只能派遣心腹留守。

    环顾麾下将佐,无论是能力,还是与自己的关系,谁又能比桓冲更合适。

    桓冲虽然在出生以后,就被桓温拿去换了一头羊。

    但自从将他接回家后,兄弟之中,也只有桓冲最受桓温的喜爱与器重。

    桓温对于桓冲的信任无需多提,否则也不会在临终之际,见嫡子无能,把家业托付给了桓冲。

    当然,在这个时空,有桓熙的存在,桓温注定不会再起这种心思,而桓冲也更不可能有这种妄想。

    桓冲明白江州的重要性,兄长蛰伏这么多年,无所作为,就是因为江州被朝廷掌控。

    苦等数年,终于借着殷浩北伐失败的机会,要来了江州,无论如何,也不容有失。

    桓冲深感肩负重任,他肃容道:

    “冲必殚精竭虑,不敢懈怠。”

    桓温欣慰的拍着五弟的肩膀,桓冲的才能,他是清楚的,否则也不会委以重任。

    收回了手,桓温望向北方,叹息道:

    “也不知道熙儿进攻凉州,是否顺利。”

    桓熙出兵之前,就曾遣使知会桓温,倒不是为了向父亲请示,求得允许。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父子二人但凡有什么军事行动,总要提前知会对方,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另一方也能有所准备。

    桓冲闻言宽慰道:

    “熙儿乃当世名将,又有王猛、权翼等人为之运筹帷幄,邓遐、邓羌等人为之冲锋陷阵,区区凉州,自能手到擒来。”

    桓熙如今确实当得起名将的称呼,毕竟,真要细论的话,他也曾经打败过名将质检员麻秋。

    长安一战,麻秋就在石苞的军中,最终眼见局势不利,劫持石苞,弃军而走。

    听桓冲提起王猛,桓温叹道:

    “我听说熙儿很少过问政事,皆由王猛为他处置,如今关陇欣欣向荣,王猛功不可没。

    “如此人才,我亦向往。

    “幼子,你说,如果我向熙儿开口索要,他是否愿意忍痛割爱?”

    桓冲闻言,强忍笑意道:

    “兄长大可一试,只是我担心熙儿到时候会向嫂嫂哭诉兄长横刀夺爱。”

    桓温涨红了脸,他辩解道:

    “我并非惧内,只是她见识浅薄,平日里,我懒得与她争辩罢了。”

    桓冲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桓温狠狠瞪他一眼,桓冲只得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地点头道:

    “兄长所言有理。”

    只是桓温注定不敢去打王猛的主意了,他又想起了谢艾,喃喃自语道:

    “也不知谢艾究竟能否为熙儿所用。”

    桓熙想要收服谢艾,可谓人尽皆知。

    当然了,以谢艾的才能与名声,哪怕是桓温坐在桓熙的位子上,也得想尽办法将他收为己用。

    毕竟像谢艾这样的儒将,本身就是被当下风气所推崇的。

    想一想,战场上,谢艾坐在交椅上,镇定自若的指挥作战,谈笑间,摧枯拉朽,举手投足之间的从容与气度,哪怕是桓温,也得为之倾倒。

    魏晋士人就好这一口,但也不是谁都学得来的。

    桓冲不清楚凉州的局势,因此不敢妄加论断。

    正当桓温不费弓矢,坐收江州,为此得意之际,桓熙也在金城郡做好了西征的准备。

    桓熙自从收服谢艾,入主榆中城后,因为风雪大作,道路难行,而士兵也多有冻伤,不得以只能在金城郡稍作休整。

    当然,桓熙敢于在榆中休整,而不是冒着恶劣天气,不顾伤情,进攻武威,也是对王猛、邓羌、沈劲等人有着绝对的信任。

    以王猛、邓羌、沈劲的才能与忠诚,凭借五千战兵、三千弓骑、以及雍州不下十万的州郡兵,依险固守,必能替自己看顾好关中。

    今时不同往日,当初桓熙攻取秦州,却因为姚襄进攻潼关,不得不急急忙忙回援,为此跑废许多军马。

    那时候关中也才刚刚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而现在,正如苻雄所言,关中地险而民附,桓熙所要做的,就是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