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37 借口平乱(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传来。

    朱序声称武都、阴平二郡发生叛乱,自己无力平定,请求桓熙出兵。

    当然,这只是桓熙征召将士的借口。

    但桓熙当着众人的面,还是表现得很惊讶,当即召开军议,决定亲自领军平叛,参战将领有邓遐、杨安、石越等人。

    而能够独当一面的邓羌,则被桓熙留在了长安,听从王猛的调派。

    至于周楚,则早就前往了西套草原,奉命征召匈奴弓骑南下。

    周楚赶至银川,为主持单于台的赵俱带来桓熙的密令,赵俱核验过后,立即派人前往周边部落征召参战的弓骑。

    费连部的头人召集了部落里的青壮,宣布道:

    “大单于有令,此前南下的弓骑自备三匹马,前往银川听用!”

    弓矢自然不需要弓骑们自备,桓熙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制式的骑弓与步弓,骑弓七斗,步弓一石二斗。

    头人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欢呼声。

    此前曾追随桓熙前往洛阳的费连贺隆亦在其中,正与好友举手相庆。

    所有人都知道,追随大单于作战,他必然不会亏待自己。

    如今的匈奴弓骑,可不是当初在刘务桓麾下那士气低落的模样,称得上是闻战则喜。

    当然,费连部欢庆的人群中,也有人在抱怨。

    自然是那些不曾被征召的将士,可谁让他们当初在桓熙征召弓骑南下,准备进攻洛阳的时候,不甚积极,落于人后。

    此战关系重大,桓熙自然得要捡着用得顺手的将士征召。

    费连贺隆回到家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家人,他的父亲、妻子、儿子都为此而高兴。

    毕竟匈奴弓骑已经跟随桓熙经历过一场狼山之战,一场洛阳之战,但由于弓骑们始终只担任袭扰的角色,从不与人硬碰硬。

    狼山之战虽然被苻苌的骑兵追赶上,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洛阳之战的死伤却是微乎其微。

    弓骑们的家人也自然能够放心他们追随桓熙作战。

    当然,这与桓熙目前为止攻必克,战必胜也有关系,如果让刘务桓、刘阏陋头领兵,只怕就得是家家哭泣的场景。

    十月二十四日,仅仅五天时间,五千弓骑各牵三匹马,顶着风雪而来,尽数聚集在了银川。

    无需周楚特意鼓舞士气,即使是寒冷的气候,也冷却不了众人立功求赏的热情。

    匈奴弓骑们盼望许久,就等着这一天了。

    银川城外,周楚与赵俱道别后,统率五千弓骑南下。

    与此同时,桓熙也由王猛送出了长安,谢道韫与韩嫣在家养胎,并未现身,只有李媛随行。

    城门处,桓熙握着王猛的手,老生常谈道:

    “关中与妻小,我都托付给先生了。”

    二人是穿房过屋,妻子不避的交情,而王猛也是能够让桓熙放心去托妻献子的人。

    王猛一如既往的向桓熙表达着自己的忠心,也就是他的长子王永年纪还小,年仅五岁。

    否则他定要让王永跟在桓熙身边侍奉。

    王猛如今育有三子,长子王永,次子王皮,三子王休。

    其中,王永虽然年少,但自小乖巧懂事,不仅深受父母的喜爱,也被桓熙视为自己的子侄辈,很是爱护。

    桓熙与王猛在城门处道别后,步入了车厢之中。

    等在车厢里的并不是李媛,而是作为随军谋主的权翼。

    桓熙与权翼还有事情商量,李媛自然是在后边的马车里。

    随着一声令下,桓熙领着两万五千步骑,打着平定阴平、武都叛乱的幌子,由长安出兵西征。

    虽然这样的借口不一定能够瞒过苻健太久,对方迟早会知道,自己平定叛乱是假,准备出兵伐凉才是真。

    但能瞒一天是一天,多拖延苻健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此战,连带五千弓骑,桓熙共计征召三万步骑,由于秦州去年的税粮并没有运来长安,而是留在了天水,今年的秋税也正在收缴,桓熙不必千里迢迢从长安转运粮食。

    沿途由各郡、各县供应,等到了天水,自会征召民夫、辅兵。

    而在桓熙出兵之时,镇守金城郡的谢艾也听说了武都、阴平二郡叛乱的消息。

    虽说武都、阴平二郡都在陇南,谢艾并不了解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