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06 桓熙班师(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陇地区的农业来说,也将是巨大的提升。

    而新增加的八千匈奴将士,也极大的提升了桓熙的军事力量。

    这些匈奴弓骑,并非脱产战兵,无需发放军饷,不会带来太大的财政压力。

    只要运用得当,在战场上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不像州郡兵,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量,即使带出来,也只能作为战场气氛组。

    屯田屯不出来精兵,而游牧不同于农耕,牧民骑马放牧,用箭矢驱赶野兽,这本就是在锻炼他们的骑射能力。

    在桓熙的设想里,匈奴弓骑将会继续专注于远程打击。

    而不需要他们像晋军的两千弓骑一样,兼顾远程打击与近身肉搏的能力。

    这些匈奴弓骑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平时还是以放牧为主,只是在战时响应号召,往银川聚集,听候调用。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桓熙又何尝不希望匈奴弓骑能具备不俗的近战能力。

    可没有相应的训练量,实在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

    况且关陇地区的财政也不足以支持桓熙再养八千脱产战兵。

    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自然也是要缴纳赋税的。

    与关陇百姓缴纳谷物、布匹不同,桓熙参照汉成帝时的制度,拟定牲畜税为百分之二,不分牛、马、羊,一律按数量折价,每千钱交税二十。

    为了能让匈奴牧民有钱纳税,单于台每年都会在银川派出官吏,以合理的市价收购牲畜。

    而户调同样是不能免的,只不过不是征收布绢,而是收取皮革。

    游牧民族也有缴纳赋税的传统。

    对于西套平原上的匈奴人而言,区别只是过去给刘务桓纳税,如今是在给桓熙奉献。

    与刘务桓等人同行十余日,桓熙也即将离开后套平原。

    眼看已经走到了后套草原的边界,桓熙站住脚,对刘务桓道: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大王莫要再相送了。”

    刘务桓很是惆怅:

    “今日别过,不知何时才能聆听大单于的教诲。”

    桓熙笑道:

    “大王若是有兴致,往后亦可来长安小住,桓某必当扫榻相迎。”

    刘务桓强笑着说道: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他虽然臣服于桓熙,可还是不愿意离开部落,去往长安。

    一旁的左贤王妃拓跋氏出来打圆场,招呼两个儿子向他们的义父拜别。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这对兄弟含泪与桓熙道别,旁人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之间父子情深。

    在与刘务桓部分开后,桓熙率众南下,同行的除了随他出征的晋军步骑,还有八千匈奴将士,以及部分被迁往西套平原的将士家眷。

    来到西套草原时,银川城已经在修筑之中,如今已是夏季,春耕早就结束,正是农闲的时候。

    此前,王猛得到桓熙的指示,便着手征发民夫,北上筑城。

    桓熙看着正在如火如荼建造的银川城,询问权翼道:

    “子良以为,何人能坐镇此地,为我管辖周边部落。”

    桓熙不可能长期留在银川,毕竟长安才是他的老巢,只要委派心腹,主持单于台的运转。

    实际上,权翼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但桓熙可不会让他留下来。

    倒不是信不过权翼,而是这么一个贴心的下属,甚至愿意放下身段为他寻访美女,桓熙又怎么舍得让他离开自己身边。

    往后需要演戏的时候,权翼不在,自己总不能举起拳头,朝着王猛的脸上招呼吧。

    权翼举荐道:

    “主薄赵俱,忠厚纯良,有施政治民之能,主公若以赵俱治理西套,必能大治。”

    桓熙微微颔首,他也觉得赵俱是个不错的人选。

    回到西套草原,桓熙也得知了中原的一些消息,包括冉闵大败,以及张遇叛晋。

    桓熙问起权翼对于张遇的看法。

    权翼沉吟道:

    “张遇能够抢占仓垣,致使谢尚不能北进,说明此人颇有眼光。

    “下官与他不曾有过接触,但想来,也是厉害得紧,主公不可小觑。”

    桓熙心道: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