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105章:赤脚医生手册?(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本书更是侧重简便易行、就地取材,旨在让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能通过本书快速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这本书的来由也是有背景的,1965年卫生部部长做工作报告时提到,我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只有10%在农村。这组数字让伟人暴怒:“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于是从65年开始,卫生部就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广大农村了。同时掀起了乡村医生培训的热潮,到69年更是集结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一大批专家集体编著了这本书,书籍编纂之初就考虑到了我国的人均识字率不高的情况,于是力求简洁易懂,图文并茂】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本书终于在70年出版,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后被翻译成了50多种语言,惠及对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几千万人,现如今在欧洲一些国家还能看到英译版本的书籍】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许多农村家庭还保留有伟人画像的原因啊】

    金陵城。

    “这也太硬核了.”

    “好想看看其具体内容!”一众人也学会了这个词,都被震撼得无以复加,心情极为复杂。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书籍知识面广的原因,更是掌舵者的一片为民之心。

    自古民间百姓,离庙堂太远,远到当局者看不见,听不见,慢慢的也就没有人在乎了。

    朱元璋自草莽起家,对此是深有感受。

    然而即使是这样,他的工作重心也从未想到过这些,或者说从未想过医术、医书等可以写得简洁,可以造福这么多人。

    “人民卫生部,城市老爷卫生部.”朱元璋念叨着这两个词,神色很是复杂,他自认为算明君,但算是为了一家之天下,相较而言大公无私之心差了很多。

    冥冥中他知晓,或许这才是那个年代这么有魅力的原因,那时真的是一呼百应、众志成城。

    他自衬苛责百官,动则剥皮冲草、流放数千里,对待皇子犯法时又双标,但总体而言还是依法治贪惩贪,对待百姓还算仁慈,与民修养生息,朝廷上再怎么血流成河,也极少牵连到民间。

    况且,还懂得收买民心。

    于是下令让各府县召集天下贤医、名医进京,襄助编纂一本类似的医书。

    胡惟庸又献推广之策,简单来讲是让府州县在其治下、乡里之间成立医药署,培训相关人员,并将之纳入政绩考核。

    唐,长安城。

    如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都对此敬佩不已,上一次听说这三本“神书”还是在去年,虽然天幕这一年所载之事过于奥妙,但众人偶尔说起,对这三本书还是半信半疑。

    如今又听说了这么一段典故,都是赞叹圣明仁慈之心。

    “如今这情况,怕是比1965年的情况更差。”房玄龄等人嗟叹,他们均相信医者仁心,但无可指责的是,医者也是人,也要生活,自然而然的就会聚集到各个城市之中。

    所以,更重要的是培养乡间医生。

    “孙老神医,此次恐怕还要劳烦您主持医书的编纂工作了!”李世民对着孙思邈恭敬说道,这是他费了老大劲,派人请了几次才从终南山请来的。

    事先也约定好,来京城主要是借助京城的力量,更好的做些研究,编些医书。

    平日里孙老神医也不任职、不受爵,只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一些事务,闲暇时只专注于医方案例的研究等。

    年已花甲的孙思邈内心也振奋不已,于是郑重行了一礼,“陛下体恤爱民,臣岂敢推脱,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舍臣及尚药局诸君,毕竟力有不逮时,愿诏请天下名医入京,共编纂此书。”

    “准!”

    “陛下圣明!”大大咧咧的程咬金没等李世民的‘准’字消失,就扯着嗓子嚎了一句,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不过其心底还是认为陛下是天下一等一的圣明君主。

    “陛下圣明~”六部官员等都暗悔自己反应慢,又给他拍到了,真是可恶。

    “少拍马屁多做事”李世民虽然是呵骂,但脸上笑意不改,显然还是受用的。众人一时哄笑了起来

    魏征脸上也带着笑意,陛下这些年施行了许多仁政,明君之象已有所显现,若无意外的话,当得后世评价的千古明君。较之厚道、待人宽容的息王,也就是前太子建成.

    魏征对其的容貌已记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