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480章 甘地的眼泪(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存民民,都着身穿着“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常穿在身上,显示身份的“圣袍”。

    甘地和尼赫鲁,也算是印度的“名人”,从前所到之处,总是很容易得到很多民众的“围观”和欢迎,但在这里,普通民众都无视他们,将他们视若空气,原因是这里的民众现在已找到了比甘地更好更值得认可的“救世主”。

    从前拉塔尼游击区和根据地,现在完全被在加尔各答组建的“贱民师”和“首陀罗师”控制,和这些武装力量一起进驻的,还有来英国人派出的传教士

    这一地区被游击队和剿匪还乡团“拉锯”,无论高种姓还是低种姓,都人口损失惨重。英军收复此地后,有过先前的教训,当地的民众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

    蒙巴顿在宣布英皇特赦令的同时,进驻的英国传教士们,公开向此地传教,他们告诉当地贫民,只要加入英国国教。英国人将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于是当地担心被战后清算的贱民趋之若鹜。

    甘地和尼赫鲁在当地转了近一个月,然后怀着满腔的恐惧回到了加尔各答。

    “阴险的英国人。”

    这是二人心里全部的感受。

    此时的加尔各答,总督府门前也已闹翻了天。

    一大堆高种姓人士。手举标语牌,正在总督府门前和另外一堆身穿白色十字圣袍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对峙之中。

    高种人士,多是来自拉塔尼游击队在西孟加拉游击区与根据地,皆是那儿的“失地地主”的家人亲戚。

    拉塔尼游击队的一年活动期间,横扫了当地的中上层。大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被杀,在其激进的土改政策中,其所到之处,拥有较多土地的地主皆被杀死,地契更被大量烧毁,攻下巴哈布尔市后,更将当地官方封存的地契文件等相关资料一把大火烧个干净。

    英国人收复这些“失地”后,将大量没有地契的无主之地直接宣布收归“国有”,然后分配给手下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耕种。所有参军加入“贱民师”和“首陀罗师”的“荣誉不列塔尼人”的家属,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田地。而游击区里的原驻民。只要肯加入英国国教成为被认可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也有土地分配(只是数量少一些)。

    英国殖民当局宣布,这些被分配到土地的“荣誉不列塔尼人”的家庭,有人在军队中服役的,仗着其“军属身份”,其田地第一年完全免税,第二年只收两成税,第三年收三成税。若该军人在军队服役期间作战身亡,而家属享受十年免税的优惠――惩罚措施也有,若是军人在战争中当了逃兵临战脱逃。则田地会被收回。

    而非军属的“荣誉不列塔尼人”分到的田地,则每年需要交三成的田租,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税收。

    这些田都是名义上都是属于大列颠王国皇室的“公田”,田税称其为“皇租”。不需交给要当地的土邦领主。

    在这个时期的印度,三成的田租是很低的“善政”了。普通农民佃户一年劳作,有大概四成要交给地主,算上其他的税收,最后留在手上的能有四成就算很不错了。

    借着这一土地政策,英国人牢牢地将这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和英国殖民者绑在了一起。

    靠在当地进行的土改。英国轻易地就稳定了这里的局势,很快就得到了当地最底层的贫民的全力支持。甘地和尼赫鲁的北方之行时,就是因为看到了当地正在土改和重新分配土地的一幕后,才心存恐惧地退了回来。

    土改是拉塔尼的政策,英国人在赶走拉塔尼后,延续了他的政策,这自然引起了当地利益严重受损的中上层的不满,但这又如何?

    拉塔尼游击队的红色镰刀挥过收割了一圈后,当地活下来的高种姓人士已不多,他们已不是这里的“主流”,尽管他们上街抗议,但是得不到底层支持的他们,在英国人眼里和苍蝇叫没有区别。

    英国人的“皇田”政策 ,彻底改变了他们从前西孟加拉邦的殖民手段。通过“无主的皇田”跳过当地的土邦领主,直接向最底层收税。所有利益自己吃干抹净的同时,损失惨重的就是当地的土邦领主。

    他们抗议的声音英国人根本不在乎。在西孟加拉邦,现在的英国人已经不需要象从前般,依赖这些土邦领主维持统治和吸血抽税了。通过“皇田”和荣誉不列塔尼亚人政策,加上宗教势力导,以及鼓动当地的阶级对立,英国人历史上第一次在印度做到了“皇权下乡”。

    面对本地上层的抗议,深知“以印制印”道理的英国人,立刻针锋相对地鼓动享受到好处的印度下层的贫民上街和“高种姓”对峙,表示出对殖民政策的绝对支持。

    如今的总督府前,数千名身穿白色十字教袍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和数百名衣冠楚楚的高种姓人士,分成径垒分明的两个阵营,互-->>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