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日军窘境(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如同郊游一般,长驱直入。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坦克部队的前锋甚至追到了德州附近,面临坚固的日军防御体系时,才悻悻的收队返回石家庄。

    自侵华战争以来,日军还是第一次被人打成狗,岂会让郭旅长轻易“溜之大吉”。

    不料在德州日军妄图追击时,再次遭到了飞豹战机的轰炸,这刚好是最后一批集束炸弹,还真是幸运到家了,让日军第10师团损失惨重,令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懊悔得差点撞墙自杀。

    当郭祺勋将军收队返回藁城时,华夏军队的石家庄反击战——第一阶段,也宣告暂时结束了,日军第十四师团,以及第六师团一部,被团团围困在正定与新乐城内,他们就地修筑工事,期盼能有友军来援。

    邓锡侯率第45军,正式切断新乐与定县之间的联系,在大沙河畔与牛岛满旅团隔河相峙,估计在短时间之内,是打不过来了。

    有鬼子这样的好老师在,华夏军队也学乖了。

    华夏军队也在新乐与正定城外,修起了一大圈的战壕,将两个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待第二天的天色一亮,就即刻发起最后的总攻,争取一鼓作气,歼灭该部之残敌,让整个石家庄会战完美的收官。

    不过李家钰与邓锡侯等人,可是有文化的人,在白天就发射了无数的劝降传单,简而言之,“华夏军队优待俘虏”。

    土肥原贤二早就醒了,面对如此之困境,他也束手无策。

    他现在才后悔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该派超级特战队,去炸毁敌军的重炮阵地,现在特战队早已丧失殆尽,他即使想带领指挥部的“文职人员”突出重围,都没有半分的可能性了,都是不死即俘的命。

    至于第二十师团的覆没,让他更是耿耿于怀。

    他也实在是想不通,一个拥有五支装甲大队的常设师团,怎么会差点被敌人全歼呢?

    “乘夜突围”——是被困日军的唯一选择。

    按一战时的国际惯例,当一支军队的伤亡程度,一旦超过了三成,就会严重影响其战斗力,因此算作被重创的范畴,一旦超过了五成,就会完全损失战斗力,算是覆灭或歼灭的范畴,甚至允许长官率部投降。

    至于二战时的日军,却拥有武士道精神,在受创方面更为顽强,即使伤亡过半,也仅仅算作重创而已。

    一直要达到了七成以上,日军才会丧失战斗力,至于出现崩溃的现象,其损失需要达到九成以上,甚至偶尔全军覆没了,他们也会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人,在欧美诸国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以小野田宽郎少尉为例,此人从1944年12月,受命留守菲律宾卢邦岛,由于没有及时接到撤退命令,竟然能率部作战到1974年。

    因此侵华日军能节节胜利,确实不仅仅是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问题,他们的战斗意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华夏军队的成长也很快,尤其在缺乏武器与训练的情况下,唯一能与日军迅速拉近的,正是军人的战斗意志力,日军敢纷纷身捆炸弹乘夜突围,进行反击的华夏将士,也敢背着炸药与敌皆亡。

    是夜血肉横分,惨烈程度更胜白天的战况。

    血战到午夜时分,被围的日军损失惨重,却没打开任何缺口,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是突不出去了。

    剩余的大部日军,只好龟缩于两个县城内,希望得到外力的帮助下逃离此地,而第十四师团的总部,早就以土肥原的名义,向华北派遣军总部,以及日军的大本营,发去了十多封“请求指导”的求援信。

    问题是,华北日军根本无兵可用。

    华北派遣军一共才两个军,第二军主力还远在天津,目前唯一够得上的部队,也只有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但是白天追击坦克部队时,遭到集束炸弹的“热烈欢迎”,死伤了二千多人。

    因此,即使想从德州、沧州出兵救援,也得看看华夏坦克和飞机的脸色,矶谷廉介是绝对不敢“接单”的。

    至于有“常胜师团”之称的板垣师团,正在忻口一带鏖战,就算有109师团和关东军的协助,面对数十万华夏精锐,早已抽襟见肘、穷于应付了,没主动向华北派遣军哭穷,就算不错了。

    好吧,寺内寿一的华北派遣军,确实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15师团和108师团可用。

    但是这两个师团远在天津不说,还都是重任在身的部队,一个即将被编入第10军,早已整装待发,准备登陆上海杭州湾,支援吴淞口被困的20万日军,即使想投入石家庄战场,也需要时间不是。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