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三百三十九章 赈灾款项(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彻底掌控城都与重庆。

    当然就目前来看,主要是针对刘湘主席的。

    老蒋让刘亦诚送来乌龙茶,除了叙旧之外,其实也有指责刘湘,在四川乱搞乌龙之事。

    “摆乌龙”,在四川可是喻意深远,就是糊里糊涂,乱搞一气,最后导致事情不可收拾的意思。

    往好的说,老蒋也确实是有爱护刘湘之意,想在暗地里帮他一把,往坏里说,老蒋这是相信了手下的报告,认为刘湘确实贪墨了救灾款项,让人送来乌龙茶,是让他自己闹个乌龙,将此事做平的意思。

    表面看来此事不难。

    只要刘湘自己闹个“莫须有”的乌龙事,老蒋就正好顺水推舟,来个“确有其事,却查无实据”,堂堂的蒋委座,总不能当民国版的秦桧,以莫须有定人罪吧,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成了皆大欢喜。

    话好说事却难做。

    刘湘可是川省主席,还兼任着川康行辕主任,也算有头有脸之人,如何闹这个乌龙事情呢?

    唯一办法就是刘主席突然身亡,无论是真死还是假死,别人都无法追究了,因为刘湘即使还活着,但是名声却死了,哪怕再苛刻的酷吏,都不会再多说什么了,毕竟杀人不过头点地。

    若发生在另一时空,最后还真的只有这么干了。

    那时不但南京有人在暗中捣蛋,还有北上山西抗日的川军部队,也闹了一个大乌龙,他们在出川之前,就将武器和装备都埋藏起来,到山西后还又偷又抢的,实在是不像话,宛如一支土匪军队。

    因此,各地的长官很不待见川军,连老百姓也把他们当土匪。

    一说到赈灾贪腐之事,大多认定川军自己真贪污了灾款。

    为了平息此事,刘主席只好“摆乌龙”了。

    赈灾贪腐之事,牵连甚广,一旦追查到底的话,必然导致川军上下猜疑,甚至连过去几十年,在内战时所积下的恩恩怨怨,也会在一夜之间爆发出来,最终民心、军心一夜丧尽,导致六十万川军,还没真正出川抗日,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实在是华夏抗战之悲哀。

    刘湘与老蒋都是爱国之士,深知倘若不尽快平息此事的话,最后只会好了日本鬼子。

    个人的荣辱得失,反而不算什么。

    不过对于刘亦诚来说,却不是多大的事,因为这厮是文科生出身,没事最喜欢翻阅历史书,现在所出现的许多事情,其实在古代都已经出现过了,甚至有了比较成熟的应对办法。

    他即刻向刘湘说了三条对策。

    其一,马上出动川军体系的军警,将最嚣张、最恶劣的几个贪腐份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问罪,对于这些犯罪份子,尽量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争取“从严、从权、从快”的处理掉。

    但是一定要勿枉勿纵,因为这是一场争取民心的政治战,万万马虎不得。

    最后将一应罪犯送交南京的司法部门,将该事件的负面影响,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尽力宣传川军出川抗日的英勇事迹。

    其二,将救灾所花的实际款项,列出一个清单,送交南京国民政府的同时,在各大报社刊登出来,欢迎实业部与财政部进行监督,并将所有说不清去向的款项,一律归结于军火买卖,或抗日征兵所用。

    其三,雇佣专业的笔杆子撰写文章,营造有利川军的社会舆论与氛围,向外界承认川军上下,确实挪用了救灾之款项,不过是遵循宋代的赈灾办法,即“灾年募兵法”与“以工代赈法”。

    以上两法还是宋代之初,宋太祖所倡导的救灾办法,虽然后来造成了北宋的“冗兵”之危,但是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

    “以工代赈法”,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由政府出面,向灾民提供一些临时的就业机会,比如修筑道路桥梁,或比如垒建城池沟渠,让灾民得以挣钱糊口,不至于为了活命而为非作歹。

    而此法的最大好处在于,既能保持灾民的人格尊严,还能让救灾之事能够长久下去,此法的倡导者正是宋代名人范仲淹,也就是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

    至于“灾年募兵法”,就比较高深了。

    每当某地有了灾荒时,政府官员怕有人当李自成或张献忠,于是干脆将该地的青壮年,即时的征召入伍,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这些青壮年参与造反,还为当地的军队增加了兵员,而且这些人一旦当了兵,军饷足以养家糊口,而且宋代初期的名相富弼,就是此法的倡导者。

    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会失传呢?

    当然与宋代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