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生活日常 2 第 2 章(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br>    看着大女儿这幅万事不往心里去的样子,黄娟没好气的戳了她两指头。等到晚上真饿了,到厨房做了甜酒冲蛋端到女儿房里时,黄娟又抬手去摸自己戳过的地方。

    “娘,明天去外公家吃饭,东西都准备好了没。”

    “年年都过去,这些事不用你来叮嘱。”

    滚烫的糯米甜酒冲入搅散的鸡蛋里,一边倒一边把鸡蛋搅散成絮状。

    黄娟舍得放鸡蛋,做出来的甜酒冲蛋就特别稠,冲好了再加一大勺冷甜酒糟和提前煮好的汤圆,香香甜甜的别提多好吃了。

    “白天老二问你,你说你有办法,有什么办法不能提前跟娘说说。”

    “那不行,有些法子现在说出来就不灵了。得先看人家出什么招,我才好见招拆招。”

    汤圆是黑芝麻馅的,甜丝丝又带着芝麻香,给谢九九的碗大,一碗里装了八个汤圆。谢九九一口一个吃得眼睛都眯起来,好似白天的事她是真没往心里去。

    “还见招拆招,我还不知道你,先礼后兵,讲道理讲不过就耍横,要是耍横还没用就拼命,是不是。”

    这些都是谢德昌在世的时候抱着女儿哄的时候说过的话,那时候黄娟只当笑话听。回头还跟丈夫说,那么丁点大的小孩动什么不横不横的。

    谁知女儿像爹,闺女越长大就越像丈夫。瞧着见谁都先带三分笑,其实不管做什么心里都已经把那道线给划下来了。

    没过她那道线怎么都好说,要是非要踩着她底线,那就瞧着吧,甭管想什么法子,她都得叫那人吃亏认栽不可。

    谢九九被她娘念叨也不嫌烦,吃完甜酒冲蛋把空碗放回厨房,拐弯就进了黄娟住着的正屋,非要跟她娘挤在一个被窝里睡。

    按着习俗,初一在家过年,初二回娘家吃饭。不管谢家那些人心里打着什么小算盘,该过的年还得过。

    次日一早,黄娟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家里大哥二哥两口子都在,只有老四黄河带着媳妇回她娘家那边去了。

    “本来老四说等初四再陪罗氏回去多住几天,前几天亲家公那边送了消息过来,说是罗氏远嫁的姑姑今年回家过年,我昨天就让老四带着罗氏和老幺回去了。”

    黄河虽是不务正业,一天到晚的在街面上闲逛,但架不住黄家这几个孩子都长得好。

    罗氏娘家在隔壁县城开小武馆的,黄河就是去隔壁县找朋友喝酒,路过武馆被人家的小姐给看上了的。

    县城小武馆里的武师,基本都有好几份兼差。要么在镖局里挂单,要走镖的时候充当镖师,要么给富户人家当护院。

    这次罗家两个姑奶奶回来,就是有武馆的徒弟走镖到了当地,罗家老爷托徒弟带了不少东西送过去,人家算日子马上就要过年,一动心干脆就收拾东西,跟着徒弟一起回娘家探亲来了。

    “那是该回去,听说弟妹那姑姑都十来年没回来了,这要不过去才是怠慢了人家。”

    黄河不务正业,虽然时不常总能从外面弄些银子回家,可这不是长久之道。

    人娘家在隔壁县城开着小武馆,不说这些年教徒弟赚的钱,光是罗家把这些徒弟介绍到镖局富户家里去当差,这中间的润手银子和每年徒弟孝敬的钱,就不是一笔小数。

    靠模样娶回来的媳妇,再过十年老四还能这么精神不?到时候出息没出息模样没模样的,要是还学不会哄老丈人高兴,罗氏且不乐意跟他过。

    “要我说这次就让他们在罗老爷子那边多住些日子,干脆住过了十五再回来。”

    “十五回来就十五回来,老四不在家我省心得多。”

    “过完十五你们就要除服了吧,咱们家姑爷走了三年了,这日子过得太快了。”

    “快什么啊,可算三年了。等脱了孝九九就该相看人家了,您帮我注意着,有那长得好的留心些,”

    “这还要你说,什么模样不模样的,人品好最要紧……”

    谢九九的外婆赵氏只有黄娟这么一个闺女,她一回来母女两个坐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东一句西一句的什么都能扯上几句,听得挨着黄娟坐着的小三儿谢芝娘满脑袋浆糊,抬头去看她娘,怎么上一句跟下一句都不连着,娘和外婆还能聊得这么好。

    谢九九不管她娘跟外婆说什么,反正只要不提昨天的事就行。她坐在大舅身边说话,问的都是衙门里的事,大小事情当故事听,黄大舅乐意说她也愿意听。

    谁知中午刚放完鞭炮准备吃饭,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王婆子就踩着小脚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