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我靠验尸平步青云 第 21 章 渭南疑云起(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应的代价。

    楚辞空拱手道:“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好!就是要有这种气魄!”陈应麟满意地拍了拍桌子,“记住,本官对你寄予厚望,千万不要让本官失望。”

    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楚辞空听出了其中的警告意味。

    “卑职明白。”

    “那好,你先去司理院熟悉一下情况,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本官。”

    陈应麟挥挥手,示意楚辞空可以告退了。

    楚辞空起身行礼:“卑职告退。”

    走出州府衙门,楚辞空深深吸了一口气。此时夜幕已快降临,街道上点起了灯笼。

    楚辞空按照衙役的指引,来到了司理院。

    司理院位于州府衙门的东侧,是一座独立的院落。

    大门开向朝南,漆成黑色,显得庄严肃穆,门楣上悬挂着“司理院”三个白字匾额。

    推开厚重的木门,楚辞空踏进了院内。

    院子不大,但布局整齐,正中是一座三间的正厅,用作审案和办公,两侧为配房,分别用作档案库和会议室。

    厅前立着一块戒石,上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在昏暗的夕阳余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十六个字,正是提醒为官者要清廉自守,不可欺压百姓。

    “谁啊?”或许是听到了院内的响动,吏房里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

    “在下楚辞空,新任华州总捕头。”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探出头来。

    “哦,是新来的楚大人啊!快请进,快请进!”

    中年人热情地招呼楚辞空进屋。

    “小的姓王,是司理院的老书吏,在这里干了二十年了。”

    楚辞空拱手道:“王书吏,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不敢不敢,楚大人客气。”王书吏连忙回礼,“楚大人,您先坐,我给您介绍一下咱们司理院的情况。”

    楚辞空环顾四周,正厅布置简陋,几张桌案,一些书架,墙上挂着几幅地图。

    与州府衙门的豪华相比,这里显得寒酸许多。

    “王书吏,咱们司理院现在有多少人?”楚辞空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书吏苦笑一声:“楚大人,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咱们司理院现在总共就十几个人。”

    “十几个人?”楚辞空吃了一惊。

    “书吏两人,就是属下和小赵。狱卒十二人,仵作一人,还有杂役数人。”王书吏掰着手指头数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楚辞空心中一沉,这人手也太少了。

    “那办案的时候怎么办?”

    “只能临时借调各县的捕快。”王书吏无奈地摇摇头,“但是各县也都人手紧张,借调起来很困难。”

    楚辞空越听越头疼。

    “楚大人,您别着急。”王书吏看出了楚辞空的心思,“虽然人手少,但咱们司理院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华州五县的重大案件,都要经过咱们这里。”

    楚辞空点点头,权力大是好事,但没有人手,再大的权力也施展不开。

    “对了,王书吏,现在有什么积压的案件吗?”

    “有,而且不少。”王书吏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摞卷宗,"这些都是近几个月积压的案件,有的是各县上报的疑难案件,有的是跨县的案件。”

    楚辞空接过卷宗,随手翻了几页。

    盗窃、凶杀、失踪、纠纷,各种案件应有尽有。

    其中有几起失踪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失踪地点都在渭南县附近。

    “王书吏,这些失踪案是怎么回事?”

    楚辞空指着卷宗问道。

    “哎,这个案子最让人头疼。”王书吏叹了口气,“自免役法推行以来,渭南县陆续有人失踪,到现在已有近二十人了。”

    “近二十人?”楚辞空心中一震,免役法?又是新法推行,而且这个数字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渭南县令查过吗?”

    “查了,但什么也没查出来。”王书吏摇摇头。“失踪的人没有什么共同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贫。”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