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629章:知己知彼(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周军大胜罗刹兵”!

    想必《京师日报》应该如此刊载是役的标题!

    在这暂时看不到当天出版的《京师日报》,起码要延迟二十余天才能运抵,不过好处就是有鱼有肉,飞禽走兽都可以随意捕猎。

    “启禀王爷,末将不负圣命,率军击败罗刹军,击毙十人,擒获十一人,敬请王爷圣裁!”

    周通也没有夸大是役的战果,选择了如实上报,罗刹人要是不知死活,还敢凑活来,那他也不愁没战果可拿了。

    “哦?甚好!有劳爱卿了!先将罗刹俘虏带上来!让本王瞧瞧!听说罗刹人都是高鼻深目,犹如厉鬼,本王还没见过呢!”

    周王朱恭枵虽然上了岁数,可好奇心却是一点没减少,看惯了本土的明人,来到北地,见识一下罗刹人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世子朱绍烱与一群郡王也没见过罗刹人,听说王师大胜而归,立刻策马跑过来看热闹,反正他们每人也出兵三十,功劳也有他们一份。

    “果然如此!”

    “面相狰狞!”

    “丑陋无比!”

    “不堪入目!”

    没等周王发话,一群郡王见到罗刹俘虏被带上来,便开始对其品头论足起来。

    在他们看来,不服王道教化的便都是蛮夷,檬古与东虏便是如此。

    比较起来,二者的面相好歹也与明人相似,但这罗刹人可就与明人的五官截然不同了。

    面相决定地位,故而在众多郡王的眼里,罗刹人还不如东虏,属于最低贱的存在。

    东虏脑后留着猪尾巴,罗刹人头顶留着一撮毛。

    从发型上来推断,说不定二者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罗刹非但见到周王朱恭枵不跪,还说了一堆鸟语,听上去口气傲慢,神态嚣张,分明没把大明藩王放在眼里。

    朱恭枵倒是想跟这些俘虏沟通,可惜双方都听不懂更不会说对方的语言,于是只能作罢,将他们送往京城,交给太子惩处。

    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太子知道了罗刹人已经将国土推进到了北地的海边,势必会加大对北地藩国的支持力度。

    这便意味着周国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口,也可以购买更多的武器了。

    毕竟周国也是大明的藩国,藩王更是大明的王爷。

    “北地”属于大明,那就要抵挡住罗刹人的进攻。

    “爱卿以为罗刹人兵力如何?当下王师又该当如何?”

    朱恭枵是不懂军事的,这种事只能倚仗手下的武将来解决。

    “回王爷,末将以为罗刹人此番前来,只是小股人马,兵力不及百人。眼下王师可迅速建造木屋,在外构筑栅栏,挖设壕沟,用以防备罗刹人的偷袭。不论白昼黑夜,多派巡逻之兵,往复盘查,方可确保营盘安危!”

    周通知道手下的战力,也就没有进言出兵追击罗刹人,万一再遭重创,那就不好收场了。

    只要罗刹人不敢进攻己方营寨,那便可以安然度日,再打仗也是明年开春以后的事情了。

    根据太子爷所绘制的地图,距离此地最近的俄军据点便是千里之外的雅库茨克。

    若是福王、徽王、潞王这三位王爷所率之师能够在年内登陆周国以南地区。

    那么还会分散俄军的兵力,令其难以对周国发动全面进攻。

    潞王朱常淓的封地就在紧邻周国南侧的萨哈,双方可以互为犄角,随时支援彼此。

    太子爷说俄军在“北地”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三千,这些人分散在偌大的北地,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迅速集结起来。

    只要固守海边的定居点,今年向内陆拓展的领土不太深的话,每个大明藩国便可以高枕无忧。

    周通不谙俄军战术,不知俄国情况,更不懂俄语,但只要按照太子爷叮嘱的内容行事,多半是不会出现太大差池的。

    最起码首战告捷,令周军信心大增,不再惧怕面目可憎的罗刹人了,往后的仗也就好打一些了。

    “嗯!爱卿言之有理!烱儿!”

    “儿臣在!”

    “你在遣人砍伐树木、修建木屋同时,也须尽快修建栅栏篱笆,一来可以阻挡罗刹人的偷袭,二来也能防止野兽窜入!除正门之外,在栅栏之外挖设壕沟,壕沟里竖起木刺,当作陷阱!”

    “儿臣遵命!”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