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37章 她是林朝阳的爱人(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这帮人关注的焦点是在于,能让围棋国手、国内围棋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聂伟平夸奖,林朝阳的围棋水平得多高啊!

    然后是舆论上的变化,前段时间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针对《棋圣》的抨击时有发声,尽管有更多的人对这部持赞赏的立场,但也不能抹杀这些声音。

    而随着《新体育》这期刊物影响的不断发酵,对那些批判《棋圣》的声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压制作用。

    从《棋圣》发表之后,陶玉书一直在关注着外界对于这部的评价,应该说这部是林朝阳自创作以来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了,所以陶玉书一直是格外留心。

    当她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这天她跑到了《燕京文学》编辑部,跟章德宁聊起了这件事。

    “我觉得吧,这种情况跟聂伟平那篇采访文章的发表有直接关系。

    伱想啊,他是围棋国手,在这方面属于权威人士吧?

    那些人说《棋圣》这不对、那不对,单纯从围棋的角度来说,他们有聂伟平懂吗?

    现在人家聂伟平都夸写的好,这帮人当然不敢再放屁了。再说就算他们敢放屁,也得有人听才行啊!

    聂伟平要是夸别的,也不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关键《棋圣》它就是写围棋的啊。

    有这种国手认证,至少在读者群体当中肯定是更加认可这部了。

    没有了受众,那帮人批判来批判去给谁看?”

    章德宁神神叨叨的分析了一通,引来陶玉书的频频点头。

    “你说的没错,还真是的。《棋圣》这样的你让汪曾琪、杜鹏程他们这些作家来褒奖吧,他们都是从文学角度出发,那些人总能给你挑出毛病来。

    但聂伟平的出发点却不一样,人家是专业的,那帮人想挑他的毛病根本不可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挑他的毛病。”

    章德宁拍手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你没发现吗?自从聂伟平那篇采访文章发了之后,夸《棋圣》和朝阳的人还变多了吗?”

    陶玉书高兴的说道:“你也发现了?我觉得这种变化是来自于认同感,就像你喜欢看一部,如果别人也喜欢看,无形之中,你好像也从这部当中获得了一部分认同感,继而更加喜欢这部。”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唱和,说的兴高采烈,越聊越开心。

    这时,《燕京文学》新任主编杨末走进了办公室,她今年五十多岁,面相富态和善。

    五十年代,杨末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青春之歌》,成为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作家。

    “主编,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陶玉书,之前给我们杂志写了几篇评论。”

    出于礼貌,章德宁并没有介绍陶玉书的另一层身份。

    杨末刚来编辑部没几天,对于编辑部的人事和作家群还不太了解,听说陶玉书是杂志的青年作者,便与她闲谈了几句。

    “在什么单位工作?”

    “还没参加工作。我在燕京师范大学上学,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杨末听说陶玉书是燕师大的学生,不禁刮目相看。

    “原来是燕师大的高材生,难怪评论写的那么好,你在我们杂志上发的评论我看过,是学中文的吧?”

    陶玉书笑了笑,“是学中文专业,我写的东西还不太成熟,让您见笑了。”

    聊了一阵,陶玉书告辞而去,等她走后,杨末问章德宁:“德宁,我看你跟玉书同志关系不错。”

    章德宁说:“认识好几年了。刚才当着面不好跟您介绍,她是林朝阳的爱人。”

    杨末面露惊讶的“哦”了一声,“这么年轻啊!”

    章德宁轻笑道:“您这话说的,林朝阳岁数也不大啊!”

    杨末自嘲的笑了笑,“林朝阳现在的名气太大,总是会不自觉的把他当成跟刘昕武、姜子隆他们一辈儿的作家。”

    章德宁又继续说道:“我是去林朝阳他们家组稿时跟玉书认识的,相处了几年,关系还算不错。”

    “挺好。你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组稿不单单是要从作家本人下手,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渠道。”

    章德宁觉得杨主编的说词太赤裸了,什么叫“下手”、“渠道”?我跟玉书可是好姐妹!

    杨末跟章德宁聊了一会儿,便准备回自己的办公室,章德宁却跟着她回了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