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二万余人。】
【孝宗知道真相后大呼“史浩误我”,再授权吴璘得以自行决定进退,但已机会难再了。】
【在东线,史浩也主张放弃两淮,固守江南,因张浚抵制,才未实行。】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啧啧称奇。
“一面为岳飞平反昭雪,另一面又做出与当年宋高宗同样的事……”
“有所作为之君都这样了,后面又是些什么妖魔鬼怪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脸色复杂。
手握重兵的大将闻诏既回。
这说明节度使这种东西不会再存在了。
但这种不能已前线之事为重只听后方金口的模式,危害也不小啊。
……
大宋。
赵匡胤这心啊,一会上一会下的!
“这孩子!”
他怎么这么容易轻信别人啊!
“这些狗日的大臣!都该杀!”
赵匡义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他觉得此时不是北伐的时机。
应该先休养生息再徐徐图之。
但这话他不敢说,不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
【公元1163年,金世宗立足已稳,派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坐镇开封,统一指挥黄河以南的各路金军,对南宋实行以战压和的政策。】
【在这种态势下,张浚主张孝宗北上建康督战,下诏出师北伐。】
【与宋高宗相比,宋孝宗恢复中原的决心是比较大的,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浚。】
【决定出师渡淮,北伐收复中原。】
【公元1163年四月,为了防止主和派的反对,宋孝宗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北伐的诏令。】
【宋高宗闻讯,急召孝宗企图迫使他收回成命,孝宗沉默不语表示拒绝。】
【史浩因宰相不得与闻出兵大事愤而辞相,孝宗同意他出知绍兴府。】
【由于当时金兵重兵屯于虹县与灵璧,进攻这两处据点便成为北伐的首要目标。】
【时任淮西招抚使的李显忠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充当先锋。】
【建康都统邵宏渊献上攻取虹县、灵璧二城之策。】
【张浚接到北伐诏令后,星夜赶回建康,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虹县】
【五月,众人翘首以盼的北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