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好莱坞1980 第七百七十五章 培养人才的三板斧(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个看上自己第一个剧本的制片人,按照他的喜好来修改剧本。

    这也让新人编剧迟迟不能出头,各大制片厂为了保险起见,也只能向那些已经成名的编剧约稿。

    拿理查德·林克莱特的情况来说,他这部“爱在黎明破晓前”就是自己写的。之前导演的两部电影,也都是自己编剧。但是也只能等到这部电影获得票房和评论奖项的认可以后,好莱坞的大制片厂才会向他敞开大门,商谈其他项目的可能性。

    两个电影立项前期最重要的职位,都出现了新人难以出头的严重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段以后,新人编剧导演对拍摄院线电影已经不抱太大的幻想,他们大多数进入电视剧,音乐电视MV,以及各种电视广告的圈里赚钱去了。

    好莱坞除了依靠老鸟,还从欧洲引入了大量的从业人才。

    整个阿美利加电影圈的创新,有了很大的危机,现在还有不少新人编剧,新人导演在苦熬中等待着有一天能得到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的机会。但是长此以往,这些人的信心逐渐消磨之后,未来的独立制片会变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也许有一天,电影圈会充斥着七八十岁的老导演,老编剧,新人的数量比老头还要稀少。

    ……

    花了一个多星期,罗纳德每天和拍摄过独立制作,但是还没有在好莱坞主流大片厂获得合约的导演和编剧闲聊,罗纳德逐渐意识到了,创立一个独立制作厂牌,为这些人提供机会的难度所在。

    能够看到新人危机的好莱坞人士,并不少。罗纳德也不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看到未来危机的人。但是专注于中小成本电影制片的制片厂,还是要远远少于八十年代。

    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人才的培养上。

    电影是一个一次性的创作,过去成功的导演编剧,现在未必成功。在某一个类型上成功的,在另一个类型上也未必成功。

    甚至同一类型里,第一部电影拍出很好的水准,看出潜力的导演编剧,到了同类型的第二部,也会出现票房失败的情况。

    对创作管得太紧,导演就失去了创作的自由,电影会变得呆板俗套。而对创作管得太松,又会出现导演放飞自我,表达欲太强破坏了卖座能力的现象。

    更别说,迈克尔·西米诺这种类型的道德败坏的导演,乱来中饱私囊,或者借机泡妞的问题,还是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电影导演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作电影就是一个经典的代理人两难问题。

    要想在既要有效的监督拍摄进度预算,又要保证导演创意自由,最关键的就是人才。需要有熟悉电影制作,对导演拍片期间的所有举动都明白背后的含义,也要能够及时识别和制止导演乱来。

    这都是需要很多经验积累才行的。

    就算有无师自通的制片天才,在成功的制作了一两部电影以后,也会被大制片厂或者大资本看上,去监督制作大项目。

    所以相比导演和编剧,制片人可能是一个更加稀缺的岗位。毕竟在西好莱坞的咖啡馆里,所有的顾客都是编剧。在比弗利的餐厅里所有的侍应都是演员,南加大的校园里所有人都是导演,但是自称是制片人的要少得多。

    罗纳德麾下,能够独当一面来制作中小成本电影的制片人,也不超过一只手能够数出来的数量。而能够担纲大制作的,可能只有他自己,和老手麦达沃伊两人而已。

    光靠罗纳德自己投资,由于缺少合格的制片人,可能最终结果也就是在三年里拍出一两部佳作,五部左右小赢或者打平的电影,然后赔掉其他的大部分电影。

    而这样的成绩,就算不成立一个扶持独立制片的部门,靠罗纳德和几位制片人自然的来工作,还是可以拿到类似的成绩的。

    想要为新人们一个更好的出路,给整个好莱坞发掘新血,罗纳德意识到靠自己是没有什么用的,还得依靠整个行业里那些有野心,有能力或者潜力的人的力量,靠一个机制把他们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做到。

    很快,白日梦这个厂牌,出了几条新的政策。

    第一是针对独立制片厂的,如果你的项目,已经获得了欧洲的预售款融资,正在寻求明星的认可,来方便向银行寻求明星做担保的过桥贷款,寻求填补拍摄资金的缺口,都可以申请白日梦的计划。

    白日梦保证,如果获得了审核团队的通过,就可以按照比例投一笔钱,缩小甚至填补制片费用的缺口。如果剧本特别出色,那么即使没有明星答应出演,也可以降格成为一个没有明星的制作,由白日梦来填补制片缺口(因为没有明星片酬,所以需要的钱也大大缩减了),并且签订发行协议,让电影能够在阿美利加上映。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