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好莱坞1980 第六百九十九章 暗渡陈仓(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是全部为了迪士尼的生意,他所谓的“综合娱乐帝国”的梦想,重点在于帝国,需要一个皇帝……

    也因为这样,艾斯纳不是雷石东那样的富二代可比,他面对的情形要险恶的多,收购的时候,艾斯纳除了面对外部的竞争者,还要面对内部人的随时背叛和想要赶他下台的心思。

    罗纳德评估了整体情况以后,放弃了在股票市场上仿造雷石东收购派拉蒙的时候做空赚一笔的想法。

    这事情被知道了,雷石东最多是对自己不爽一段时间,他并没有直接赚雷石东什么钱,而是当时派拉蒙和维亚康姆的股东买单。两人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

    但是要是做空迪士尼或者ABC的企图暴露,搅黄了艾斯纳的皇帝梦,那可就结了死仇了。艾斯纳很可能因为并购失败,被迪士尼内部还持有一些股份的沃尔特·迪士尼的侄子为首的反对派弹劾。

    最危险的,当时迪士尼的侄子的实力不够又很恨艾斯纳,很大可能会战成平手,谁也奈何不了谁。到那时候,可就要面对一个疯狂的,又还掌握着迪士尼董事长大位的艾斯纳,这可就非常的不智了。

    赚钱的手段多得很,罗纳德觉得没必要趟这趟浑水。也就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这个并购案。

    不过,另一个并购案的进展,他可就时时关心。而且还弄得很隐蔽,雇佣了一群咨询行业的从业者,给他这个匿名的主顾提供信息和分析。

    这就是西格拉姆的小埃德加·布朗夫曼主导的对环球影业和环球唱片的母公司MCA的收购。

    由于罗纳德付了一大笔钱,雇佣了业内顶尖的咨询公司,不光光和这笔收购相关,而且其他一些西格拉姆公司的动向,也被送到了罗纳德这里。

    其中,就有一点消息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原来老布朗夫曼管理公司的时候,他曾经干过好几次通过公开市场收购大型公司,企图获得控股权的行动。

    除了尝试过又失败的对米高梅的收购,另一个在金融业有很大反响的,就是在1981年对大陆石油的收购。

    大陆石油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化工原料的供应商,所以,杜邦集团也对收购这样一家老牌的石油公司感兴趣。他们募集了约80亿的资金要买下他们。

    同时西格拉姆也参与了竞争,他和和摩根大通一起组成了收购方,先下手为强收购了很多大陆石油的股票,最后,杜邦现金不够,不得不通过换股的办法,把西格拉姆手里的大陆石油股票,转换成了杜邦的股份。

    老布朗夫曼的这一招,可以说比收购了大陆石油还要好。他们的股份,最后统计占有杜邦总股本的24%,在董事会里拥有很高的话语权,之后他们利用这种话语权,就享受了杜邦的高额分红很多年。

    而杜邦,则对这样一伙吸血鬼非常的讨厌。他们在董事会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做的事情,主要就是分钱。这让杜邦的再投资比例也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作为一个重资产的化工行业跨国企业,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趴在杜邦的身上吸血,又毫无贡献,最恶心的是,其他的杜邦股东,也白白地受了很多年这个好处。

    而就在这几天,华尔街到处都在传一个传言,西格拉姆有可能要出清所有的杜邦股票,换成现金走人。

    西格拉姆的这笔股票,按照现值,有七八十亿美元的样子,不可能就这么直接卖,否则就算是做市商也吃不下这么大一陀股份。

    所以,就算要卖,肯定也是非常复杂的交易结构,涉及权证和回购协议,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本身,又可能导致投资者之间的不确定性和不同的解读,从而影响交易行为。

    所以,西格拉姆的这个决定,不太可能事前对业内保密。咨询报告里面也提到,最近的种种迹象,包括摩根大通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大团队正在日以继夜地加班,好像在做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是故意放风,所以报告里没有说死。

    不过罗纳德倒是信了七分,松下公司里主导买下环球MCA的那些东瀛人,最大的诉求就是,这笔交易不能亏本。他们当时用60亿美元全资收购了MCA,这笔钱的数目,正好和西格拉姆传言中的出售杜邦的数目符合的很好。

    小布朗夫曼刚刚开始掌控西格拉姆,就做了这么大的一个决定,从化工业抽身,转身又全部投入娱乐业。

    这样勇猛的策略,罗纳德也要说一声佩服,不愧是富二代啊……

    为了保险,罗纳德又打电话给高盛的朋友们,探听一下消息。没想到高盛也在尽力想获得这笔交易的更多份额……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