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畅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雄英并没说太多,而道衍却明白了他的意思,朱雄英说的不是湖水,而是他对未来的思考。
随后,他们又在王府中巡视了一圈,朱雄英不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属官一一记下,表示会尽快落实,主要就是建造的过程中尽量不铺张浪费造成扰民。
“大师的家,便是苏州府的吧?”临了,朱雄英忽然问道。
“是。”
道衍点了点头,说道:“贫僧长洲人,家里世代行医,就在城外不远处。”
“想回家看看吗?”
道衍犹豫刹那,还是摇了摇头:“不了,家里就一个老姐姐了,已经是出家人,何必再去打扰。”
次日清晨,朱雄英便离开了苏州府,返回京城,他并没有在苏州府多待,毕竟此行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而此行虽然短暂,但却让他对苏州府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等到王府落成,可能他就要在这里封藩了,朱雄英最想做的就是发展棉纺织业。
毕竟棉纺织业可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绕不开的工业部门,甚至比煤铁还要优先级高,并且起步难度较低,产生的产业效益却极高。
英国人,正是靠着大工厂加大机器,形成的规模效应,把棉纺织品卖到了全球,这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用商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人,都得用。
而苏州府从元朝开始,经由黄道婆的引导,棉花行业的纺织技艺、棉纺织工具、棉花种植这些基础东西,都推广的很成熟了,黄道婆去世后,苏州松江一带就成为了全国的棉织业中心,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所以这里有着发展棉纺织业的天然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