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陆道最强(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们皆有所封赏。

    温井景隆领地被改易,领地由凤至郡迁至了能登中部羽咋郡,在李晓计划中,温井家的本城天堂城,以及轮岛凑将来都要纳作直领,作为开发。

    不过温井家原先三万两千石知行的基础上得到保留,李晓还给与加增了五千石领地,作为他的补偿。

    温井景隆对此虽说不上满意,但亦毫无怨怼。

    而游佐续光则仍是珠州郡两万石知行的安堵,李晓给与他加增了三千石,作为宛行。

    对此游佐续光欣然接受。

    至于其他追随李晓攻打七尾城的能登国人们,亦得到原有领地的安堵,以及一定领地的加增。

    这些国人之地的安堵几乎占去了能登国近一半的石高,而剩下的十万余的石,则直接被李晓纳入本家的直领。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晓一开始要铲除畠山,长家,三宝寺家,这三家家名的缘故。

    因为能登二十一万石之地,原先就已被这各方势力瓜分,排得满满当当。

    李晓要入主能登,并获得利益,就必须将原有的利益结构,进行重新划分。

    若不将这三家灭除,那么对于追随他一方的能登本地国人的奖赏,宛行从何而来。

    只有从三家的身上而来。

    这是战国时惯常所行之事,如信玄,信长所行比李晓更过分也有。

    武田家当年灭亡今川家时,所赖葛山家甚多。

    而后来信玄铲除这骏河国的望族,将之势力纳入武田范畴,就找之借口杀了葛山氏元,让自己儿子继承葛山家名迹。

    至于信长背信无义灭北畠家之事,更是不用多说。

    而能登国这其中最大头的利益,肯定是要李晓独揽其手,所以畠山,长家,三宝寺家就必须牺牲,否则即便李晓打下了能登,势力也不能稳固。

    如此安堵之下,追随李晓一方的能登国人得到了好处可拿,而反抗者身败族灭,如此下场不用多想,也让剩下有脑子判断的人,懂得应该站在何一方了。

    安堵文书的发下,果真能登各国人们皆是一脸喜色,都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李晓的安堵,并在上面签上自己的花押。

    有所争议之处,则由李晓一旁的增田长盛在副状上书写明确,一封一封确认无误之后,李晓在文书上附属上自己的花押以作确认。

    最后这些安堵文书还必须,被送至踯躅崎馆,由武田胜赖亲自盖下龙朱印,如此安堵文书才算是真正生效。

    不过这能登之地,绝对是为李晓所有,这是不容质疑的,而这些能登国人们也将作为飞驒越中军团的与力。

    这也是战国之时的常态。

    如此之下,能登一国就正式为李晓所领有。

    整个北陆道,李晓拥有能登,越中,佐渡三国,力压本愿寺,上杉家,已成为北陆道最强势力。

    可是眼下对于李晓而言,攻下能登国后一个新的难题,就摆在了眼前,就是与本家关系如何自处的问题上。

    现在能登国全境为李晓所占有。

    攻陷能登,佐渡之事,以及连退织田,上杉两家大军之事,已足以令天下之人,认识到北陆道又一强大势力的崛起。

    李晓甚至眼下自己的势力虽从属于武田家之下,但是读力姓甚高,领内之事几乎由他一语而决,

    李晓现领有北陆道,能登国(二十一万石),佐渡国(一万七千石),越中国三郡(约三十二万石),中山道飞驒国(三万八千石),美浓国数郡(七万石),石高合计在六十五万至六十六石之间。

    仅以石高而论,李晓的势力已与此时盘踞越后,东上野的上杉家,旗鼓相当。

    更不用说李晓还有神冈,佐渡两大矿山,以及与明,葡萄牙的海贸。

    现在的李晓相对的本家而言,已是可谓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即便武田胜赖再信任自己,李晓也不觉得,如此形势之下,他对自己的信赖能够再支撑多久。

    这即便是李正,以及小幡由美皆在甲斐,变相作为人质,也难以确保安心的。

    再这样下去,臣属过强,有一曰下去,即便李晓自己不反,武田家内部,也会将之视作外部势力,而行排斥,如此之下李晓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立场了。

    如何在确保飞驒越中军团的势力下,降低胜赖对自己的疑心,以及武田家家臣对自己的排斥感。

    当天,李晓想了一夜,作出了的决定。

    李晓决定加封马场昌房,竹中重治两人的领地,合计五万石高。

    马场昌房,竹中重治二人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