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99章 兔死狐悲,涉艰履危(4/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遣这位同科来拉关系试探态度,还在栗在庭可以忍受的范围。

    若是还要得寸进尺,他可就要不顾同科情谊,翻脸不认人了。

    好在冯时雨并未说出什么让他翻脸的话。

    反而是面露哀戚,开口道:“张厘卿与我也是同科一场,见到应凤对酌独祭,哪能没有半点感怀。”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兔死狐悲,为官艰难啊!”

    这就是单纯祭奠的意思了。

    栗在庭默然。

    嘴里反复咀嚼起“兔死狐悲、为官艰难”八个字。

    要论兔死狐悲,恐怕没有人比他更加感同身受了。

    他与张楚城同科同道,又极受高仪影响。

    二人一心立志,想要功成名就,想要在大明朝的史书上,留在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是……当初他二人被高仪荐给皇帝,又听到高仪将皇帝吹到天上去的时候。

    两人脑海中不知道闪过多少明君贤臣,流传后世的想法。

    以为一切故事都会像青史上那些故事一样——皇帝贤明用人,臣下忠恳任事,就能革故鼎新,就能再造大明。他们也能名垂青史。

    直到这一年里,栗在庭所见证的,所经历的,渐渐让他感受了什么叫行路艰难……

    财帛腐化他的家人。

    乡党动摇他的立场。

    流言诽谤他的名声。

    下属抵触他的政令。

    数之不尽。

    如此种种也就罢了。

    千般艰辛,万般困苦,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负重前行,心志坚定了。

    直到,他听到了张楚城的死讯。

    这位同窗同科同道,似乎在用性命向他呐喊,革故鼎新,是真的要死很多人的!

    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今日是他张楚城,明日也可能就是他栗在庭!

    想到这里,栗在庭已经忍不住喉头蠕动,视线略微恍惚。

    栗在庭突然抄起酒壶,站起身来,仰头对壶牛饮!

    江风吹过,栗在庭头发略显凌乱,酒水一半入口,一半顺着脖颈淌下,沾湿了衣襟。

    他狂饮一大口,对着长江吟道:“金樽清酒斗十千……”

    前路如此艰难,他却如此无能。

    南直隶的盐政,他只能摇旗呐喊;西北的边患,他一窍不通;晋党的串联,他无能为力。

    甚至于他与张楚城通信,说起湖广问题时,他还觉得无论什么沉疴痼疾,一道诏令下去,就能传檄而定。

    一旁冯时雨受此感染,略有动容。

    李太白的行路难啊……

    栗在庭一句出口,冯时雨立刻明白,这位同科,是共鸣了那句“为官艰难”。

    于上,才能不足。

    于友,天人两隔。

    于己,寸功未建。

    如此心态他冯时雨感受可比栗在庭深多了,这就是当初他被贬谪之后,夜夜辗转反侧,咂摸出来的四个字。

    在中枢,只觉得波诡云谲,权谋交织,难以招架。

    贬地方,则满眼沉疴痼疾,百姓困苦,束手无策。

    为官艰难,为官艰难啊!

    冯时雨站起身来,欲言又止。

    栗在庭尽显士大夫狂狷,声音越来越大:“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他曾经还愤懑过,为什么同为一科进士,沈一贯、何维椅这些三甲靠末,凭什么能选庶吉士,列为宰辅之储,而他栗在庭居于前列却不行?

    一度自负于才华,认为沈一贯之流,不过是乡党提携罢了,而他栗在庭才是沧海遗珠,怀才不遇。

    但真当他等到这个施展抱负的机会,身为天子近臣后,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幼稚无能,见识可笑。

    如今一句兔死狐悲,他恍惚从张楚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一句为官艰难,更让他意识到,太弱了,他还是太弱了!

    身后的锦衣卫有些紧张地靠近几步,生怕某位严嵩再世喝多了,失足坠江。

    多歧路……冯时雨咀嚼着这个词,神色复杂。

    他有心劝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